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4.2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鄰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鄰近的國家。《三國演義》第九四回:「吾國與爾乃鄰邦,永結盟好。」也作「鄰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稱國家。如:「友邦」、「鄰邦」、「聯邦」、「盟邦」、「多難興邦」。《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所雜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住在隔壁或附近的人家。如:「鄰居」、「鄰人」、「遠親不如近鄰」。
基層的行政區域之一。設於村里下。如:「仁愛里十八鄰」。
附近的、接連的。如:「鄰國」、「鄰里」、「鄰村」。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加在別人身上。《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待驅兵領將,積草屯糧,平白地要把鄰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並駕齊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鏡花緣》第二八回:「原來國王因近日本處文風不及鄰國,其能與鄰邦並駕齊驅者,全仗音韻之學。」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寶物後,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係,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受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並不是什麼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麼危險的事啊。”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晉國憑藉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
一衣帶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同義詞4.2 反義詞5 例句 出處唐李延壽南史陳後主記:「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語譯:怎麼可以被這麼一條細窄的水流所限,而不去拯救他們呢? 解釋形容兩地的距離很近。 故事內容無。 相似、相反詞 同義詞近在咫尺、一箭之地、步武之間 反義詞關山阻隔、天涯海角、天南地北 例句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關係即非常密切。
腹背受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卞莊刺虎,一舉兩得』的局勢。如果劉裕得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勝,我們也不會失去救援鄰邦的美名。劉裕就算取得關中,遠離本土,難於固守。劉裕不能固守,最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所以現在不用兵馬勞頓,就能坐觀成敗,讓兩虎相鬥而我們坐收長遠之利,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大臣們還是認為:「劉裕如果真的西入函谷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這應當不是他的目的;而且萬一劉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馬絕對不會出函谷關來援助我們,那時我們就糟了。劉裕揚言西行,其實是想北進來偷襲我們。」最後明元帝還是採納大家的意見,派兵阻攔劉裕,結果被打敗,這時才悔恨沒有用崔浩的策略。後來「腹背受敵」被用來形容前、後都受...
排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鏡花緣》第三八回:「凡有鄰邦,無論遠近,莫不和好。而且有求必應,最肯排難解紛,每遇兩國爭鬥,他即代為解和,海外因此省了許多刀兵,活了若干民命。」
鄰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鄰近的國家。《孟子.梁惠王上》:「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也作「鄰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