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醜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名譽的事情。如:「近來接二連三的政治醜聞,引起輿論大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如:「不聞不問」、「所見所聞」、「聞風響應」、「百聞不如一見」。
聽見的事情、消息。如:「新聞」、「趣聞」、「天下奇聞」、「博學多聞」。
用鼻子分辨氣味。如:「聞香下馬」、「你聞到什麼味道沒有?」
傳達報呈。如:「奉聞」。
名譽、名望、名聲。如:「不求聞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惡劣的、不好的。如:「醜聞」、「醜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
諱莫如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瞞國家重大的醜聞。語出《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後比喻隱瞞的非常嚴密,不為外人所知。如:「他可是諱莫如深,想從他那裡套出一點口風,恐怕比登天還難!」
滿城風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唐.韋應物〈同德寺雨後寄元侍御李博士〉詩:「川上風雨來,須臾滿城闕。」後來多用來形容深秋或晚春時到處颳風下雨之景色。宋.范成大〈春晚〉詩三首之一:「手把青梅春已去,滿城風雨怕黃昏。」今則多借指事情一經傳出,流言四起,到處議論紛紛。如:「這件醜聞已鬧得滿城風雨,不知該如何收拾?」
來龍去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前因後果,原始要終辨似: 「來龍去脈」及「前因後果」都是用來比喻事情的發展始末。 「來龍去脈」側重於事情發展的順序與流程;「前因後果」側重於事情發展的前後因果關係。 來龍去脈 前因後果 辨似例句 ○ ㄨ 這件醜聞關係重大,我們一定要追出它的~。 ㄨ ○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
掃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摧毀無餘。[例]多年來他在官場的聲譽,竟因收受賄賂的醜聞,旦夕之間,名譽掃地。
遮羞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掩飾醜聞或不名譽之事所花的費用。特別是指通姦或強暴事件後,為求和解而賠償的費用。也稱為「遮羞錢」。
侯文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和濟世使命,但隱藏於背後的卻是爾虞我詐的人性角力,多方面探討人生面向。《危險心靈》則是利用「教育醜聞」關注臺灣當代教育改革下的各種衝突。《侯文詠極短篇》《天作不合》《靈魂擁抱》《沒有神的所在-侯文詠私房閱讀《金瓶梅》》《點滴城市》《親愛的老婆》《大醫院小醫師》《烏魯木齊大夫說》《離島醫生》《親愛的老婆2》《我的天才夢》《頑童三部曲》(與作家--蔡康永合著)《歡樂三國志》(1~20集,與作家--蔡康永合著) 相關連結 http://author.crown.com.tw/wenyong/books.htmhttp:/...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 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於挪威希恩,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挪威劇作家,被認為是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他的許多劇作在當時被認為是醜聞,因為當時維多利亞式的家庭價值觀和禮儀是社會的標準,而任何對這個標準提出疑義和挑戰的看法都被看做是不道德和可憎的。易卜生的作品顯示了在這個表面以下的實際情況,而當時的社會不願看到這個實際現象。易卜生用不留情的眼光來看生活的實際,提出了新的道德問題,由此他創立了現代的話劇。在他之前,話劇總是一場道德的教育劇,其高貴的主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