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7.05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黃金裝飾的衣帶。《北史.卷五九.李賢傳》:「遣使謁隋文帝,并上十三環金帶,蓋天子服也,以微申其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劉元普睡到三更,只見兩個人幞頭象簡,金帶紫袍,向劉元普撲地倒身拜下。」
金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裝扮華麗。《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見平兒遍身綾羅,插金帶銀,花容玉貌的,便當是鳳姐兒了。」
金帶列印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列印機的列印鏈條係以合金帶製作以減輕重量者。
金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 (Lacépède, 1802)
體長為體高之2.8~2.9倍,頰部部分被鱗。體紅褐色有時較淺,體側有若干金黃色縱線,尾柄邊緣近背鰭最後軟條基底有一同色大斑。長達30公分。
日本四國、台灣、錫蘭、模利斯等地,玻理尼亞亦有分布。
沿岸礁岩區,多以手釣或延繩釣捕獲。
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龍占科(Family Lethrinidae),Emperors,Emperor Bream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金帶鱗鰭烏尾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3.4-4.0倍。口小,端位;上頜骨具有伸縮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蓋;前上頜骨具二個指狀突起;上下頜前方具一細齒,鋤骨無齒。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基底上方一半的區域均被鱗;側線完全且平直,僅於尾柄前稍彎曲,側線鱗數64-71。背鰭硬棘X,軟條15;臀鰭硬棘III,軟條12。體背藍色,腹面粉紅色,體側有二條金黃色帶,第一條起自頭頂而止於背鰭末端,另一條緊接於側線下方,起自吻上方經眼睛上緣而達尾柄末梢,約二個鱗片寬。各鰭銀黃或淡白;尾鰭上下葉末端有明顯黑斑。本種魚分類上仍有歧見,現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烏尾鮗亞科...
富氏金帶花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紡錐形,側扁,橫切面橢圓形,背緣和腹緣略弧形隆起;尾柄細短,兩側在尾鰭基部各具2條小隆起脊。頭中大,稍側扁。吻鈍尖,稍大於眼徑。眼中大,位近頭的背緣,具發達之脂性眼瞼。口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齒具1列細齒,上頜齒常退化;鋤骨、腭骨和舌上均無齒。鰓耙羽狀,第一鰓弓上之下枝鰓耙數為21-26。體及頰部被圓鱗;側線完全,沿背側延伸,伸達尾鰭基。第一背鰭具硬棘X,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遠,其後具5-6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尾鰭深叉形。體背青綠色,具2列黑色斑塊,體腹銀黃色。體側胸鰭基部上緣具一黑斑。
金帶擬鬚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紡錘形。吻鈍尖,口小;上頜後部圓,不達眼前緣下方;頦鬚達前鰓蓋後緣垂線;上下頜齒絨毛狀,鋤骨與腭骨無齒。具1扁平鰓蓋棘。鱗片小,頭與體被櫛鱗,腹鰭基部具一腋鱗,眼前及吻端無鱗;側線完整,側線鱗之側線管分支;側線鱗數33-36。背鰭兩個,完全分離;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尾鰭深叉型。體背紅褐色,體側淡紅色至白色,腹部呈白色;體側有一條金黃色縱帶,胸鰭後上方不具黑點。腹膜為暗色。各鰭在魚體新鮮時,呈現鮮黃色。
金帶齒頜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尖。眼大。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下頜犬齒向外;上頜骨上緣具鋸齒。頰部具鱗4-6列;胸鰭基部內側不具鱗;側線鱗數68-74;側線上鱗列數5。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8-9;胸鰭軟條15;尾鰭深分叉,兩葉先端尖銳。體背暗紅褐色,具數條銀色窄縱紋;下方體側銀至灰色,有若干金黃色至橘褐色縱線;尾柄背部近背鰭後方數軟條之基底有一大形黃斑。各鰭淡紅色或透明。
金帶花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紡錐形,側扁,橫切面橢圓形,背緣和腹緣略弧形隆起;尾柄細短,兩側在尾鰭基部各具2條小隆起脊。頭中大,稍側扁。吻鈍尖,稍大於眼徑。眼中大,位近頭的背緣,具發達之脂性眼瞼。口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齒具1列細齒,上頜齒常退化;鋤骨、腭骨和舌上均無齒。鰓耙羽狀,第一鰓弓上之下枝鰓耙數為30-46。體及頰部被圓鱗;側線完全,沿背側延伸,伸達尾鰭基。第一背鰭具硬棘X,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遠,其後具5-6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尾鰭深叉形。體背青綠色,具1-2列黑色斑塊,體腹銀白色。體側近胸鰭下緣具一黑斑。
金帶天竺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D. VII+I,9;A. II,8;P. 14;Ll. 28;Pred. S. 3;GR. (6-7)+(15-16);BD. 2.7-2.9;HL.2.7 in SL;ED. 3.0;SnL. 4.08 in HL。體呈銀藍色,體側含鰓蓋後之短線紋,共有6條金黃色之縱紋,中央之縱紋在尾柄上之末端成一圓橘點。Apogon cyanosoma為同種異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