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錦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鶉雞目雉科。身長約三十至四十公分,尾長為身體的一倍半,嘴紅色。雄鳥毛色鮮豔,頭上有金色冠毛,雌鳥羽毛呈深褐色或黑褐色。產於大陸地區西南部的山野內,可供玩賞。也稱為「金雞」。
白腹錦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雄鳥體長115~150公分,雌鳥體長58~68公分。雄鳥羽色鮮豔,頭頂綠色,頭冠紅色;頭部至頸側為白色,邊緣綠色,形成鱗狀斑紋。眼睛周圍白色,喉部至上背部為綠色,下背部藍色;腹部白色,尾羽修長而稍微彎曲,並具有黑色斑紋,尾羽基部則有少許的紅色和黃色羽毛。雌鳥全身褐色,並雜有黑色斑紋。
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國大陸西南部和緬甸東北部,出現於海拔600~4,000公尺。
棲息於竹林覆蓋的山坡或多岩石的山地。性隱秘,很少多刺的竹林灌林叢裡鑽出。晚上會在樹上休息。夏季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季則成20~30隻一起活動。以竹筍為其主要的食物,但也會吃一些小型動物,例如蜘蛛、地蜈蚣和甲蟲等。曾有紀錄指出白腹錦雞會在淺的溪流裡翻找岩石底下的昆蟲為食。4~5月間繁殖,屬於一夫多妻制,雄鳥會開始分佔繁殖領域並競爭雌鳥。巢築於地面,每窩可產6~12個卵;雌鳥單獨孵卵,孵化期22天。
T0000000651--鳥綱(Class Aves)
T0000000698--雞形目(Order Galliformes)
T0000000704--雉科(Family Phasianidae)
錦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苗族傳統民間自娛性舞蹈。流傳於貴州省東部和東南部苗族聚居地區。源於古代祭祀舞蹈。苗族自古崇拜鳥類,有以錦雞為民族圖騰的習俗。為此,在祭祀和傳統節日時,若干婦女於銅鼓坪上成圓圈作舞,歌頌其圖騰。作舞者人數不限,腰間均繫似錦雞尾羽色彩,長至足面的彩條為裙,在由男子吹奏的蘆笙曲伴奏下,作摹擬錦雞跳躍行進、覓食、理羽、飛翔等形態的動作。整個舞蹈端莊、穩重,至今仍帶有風格古拙的祭祀氣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如:「錦緞」、「錦繡」。
形容光彩華麗。如:「衣錦還鄉」、「花團錦簇」。
比喻花樣繁多。如:「什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禽的一種。嘴短,上嘴稍微彎曲。頭部有紅色肉冠,雄性的較大。翅膀短,飛行能力不佳。如:「公雞」、「母雞」、「土雞」、「肉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身上有五彩羽毛的山雞。《說文解字.羽部》:「翰,天雞也,赤羽。」也稱為「錦雞」。
宋徽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不能為君耳!」 著作他的真跡有《詩帖》 《柳鴨圖》《池塘晚秋圖》《竹禽圖》《四禽圖》等,而《芙蓉錦雞圖》《臘梅山禽圖》是御題畫。資料來源:網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雞形目雉科。似錦雞,尾長,冠黑色,上半部羽毛為白色,腹部呈藍黑色,雌鳥全身棕綠色。產於大陸地區南部。俗稱為「白鷳」。
金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錦雞的別名。參見「錦雞」條。
補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有品級官員官服上的繡章。綴在前胸與後背,文官繡鳥,武官繡獸。官職大小依此辨別。如清朝文官一品為「仙鶴補子」,二品為「錦雞補子」;武官一品為「麒麟補子」,二品為「獅子補子」。《金瓶梅》第六八回:「安郎中穿著妝花雲鷺補子、圓領、起花萌金帶。」也稱為「補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