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75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鏗鏗鏘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琴瑟等樂器所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荊元慢慢的和了弦,彈起來,鏗鏗鏘鏘,聲振林木。」
鏗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清脆悅耳的聲音。《漢書.卷八一.張禹傳》:「禹將崇入後堂飲食,婦女相對,優人筦弦鏗鏘極樂,昏夜乃罷。」《紅樓夢》第五三回:「鴉雀無聞,只聽鏗鏘叮噹,金鈴玉佩微微搖曳之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金石互相撞擊的聲音。如:「鏗鏘」、「鼕鼕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摹擬金屬瓦石撞擊或彈奏琴瑟所發出的聲音。如:「鏗鏘」、「琴瑟鏗然」。
鏘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1)形容玉石撞擊聲。《三國演義》第四四回:「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2)形容鈴聲。《詩經.大雅.韓奕》:「百兩彭彭,八鸞鏘鏘。」漢.秦嘉〈贈婦詩〉三首之三:「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3)形容鳳凰和鳴聲。《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2.高聳巍峨的樣子。《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命琅掌策駟兮,踰高閣之鏘鏘。」
3.行走的樣子。《文選.左思.吳都賦》:「出車檻檻,被練鏘鏘。」也作「蹡蹡」。
鏗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金屬或瓦石的響聲。《禮記.樂記》:「鍾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君子聽鍾聲則思武臣。」
2.形容言語明確響亮。《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上.楊政傳》:「少好學,從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說經書。京師為之語曰:『說經鏗鏗楊子行。』」
聲振林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歌聲激越響亮。《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荊元慢慢的和了弦,彈起來,鏗鏗鏘鏘,聲振林木。」
鑼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各種打擊樂器。[例]這支由小朋友組成的鑼鼓樂隊,鏗鏗鏘鏘的搶足了所有遊行隊伍的風頭。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