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5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閣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閣制國家,由內閣總理(或稱首相)延攬入閣,參與制定並執行國家政策的官員。其名稱各國略有不同,如部長、大臣等。英國規定閣員必須是國會議員,而德國、日本等國則不必為議員;至於第五共和法國規定不能由議員兼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閣的簡稱。如:「閣揆」、「閣員」、「組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如:「演員」、「教員」、「公務員」。
團體中的一分子。如:「黨員」、「會員」、「團員」。
土地、疆域的周圍。如:「幅員」。
員外:A>古時官名,員外郎的簡稱。B>古時稱富貴人家的主人。
量詞。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員武將」。
內閣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政府的行政體制。在制度上是由內閣代替元首向民選國會負責,國家元首只具名位沒有實權。內閣須擬定政策提交議會討論;並且督責所屬部會執行議會所通過的法律;議會對於無能或執政錯誤的內閣則可提出譴責或投不信任票,迫使內閣下臺。[例]實行內閣制的國家,內閣閣員由總理延覽,組成內閣。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人提出「征韓論」,主張以海外擴張來解決內政問題。但征討朝鮮半島在外交上困難較大,未獲得日本內閣多數閣員支持,最後造成參議西鄉隆盛等征韓派官員下野。日本朝廷為了安撫士族情緒,遂有出兵台灣之議。也有學者認為,日本政府「出兵台灣」並非僅為了緩和士族對內政的不滿,而是對台灣的經濟價值與戰略地位有很清楚的認識。 三、八瑤灣事件史稱宮古島民台灣遭害事件。為琉球國宮古島民遭台灣高士佛社原住民出草殺害事件,此類事件在當時不時發生,按慣例皆由中國政府撫卹並送回琉球王國與日本政府無涉。但日方於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廢藩置縣」時,薩摩藩改...
內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由內閣總理及內閣閣員組成的最高行政機關,負責國家政策的擬訂及推展。參見「內閣制」條。
總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內閣制國家的行政首長。[例]內閣制國家的總理若辭職,閣員即需總辭。
詹森(Johnson, Lyndon Bain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任內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行議會政治的國家,內閣閣員對於議會,負政治上的連帶責任,稱為「責任內閣」。
噶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地方政府的內閣或閣員。噶倫係由一喇嘛、一俗官、二軍事長官所組成。也稱為「噶布隆」、「噶布倫」、「噶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