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6.60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陶冶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文化學派教育家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 1882~1963)提出了「陶冶財」的觀念;他所認為的「陶冶財」,就是「文化財」(Kulturguter),由於「文化」是人類客觀精神,所以他將「文化」作為陶冶人的內容,而教育(或陶冶)就是在傳遞文化與發揚文化。教育精神構成文化的完整性,由精神生活的結構所形成的文化關係為:
  1.主觀的文化負荷者(承擔人)(subjektiver kulturträger):即個人要承擔文化發展的責任;
  2.客觀的文化財(objektive kulturgüter):即文化的內涵;
  3.集體的文化協同體(...
陶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製作陶器和冶金。漢.王充《論衡.物勢》:「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範為形。」
2.陶匠和鑄工。《墨子.節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
3.教化裁成。《淮南子.俶真》:「有未始有有無者,包裹天地,陶冶萬物。」宋.黃庭堅〈答洪駒父書〉:「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4.修養品格。如:「陶冶性情」。唐.杜甫〈解悶〉詩一二首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鎔鍊金屬。如:「冶金」、「冶鍊」、「冶鐵」、「礦冶廠」。
造就、培養。如:「陶冶性情」。
過分的裝飾、打扮。如:「妖冶」、「冶容」、「冶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黏土燒製的器物。如:「彩陶」、「陶器」、「陶瓷」。
培養、教育。如:「陶冶」、「薰陶」、「陶鑄」。
快樂的樣子。如:「陶然」、「樂陶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錢、寶物等。如:「財物」、「財產」、「發財」。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