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陶潛     
瀏覽人次:723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65~427)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一名淵明,字元亮,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陶潛三徑     
瀏覽人次:548 收藏人次:0
原指陶淵明歸隱回到家園後,見到道路荒蕪,然松菊尚存的情形。典出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後遂用陶潛三徑來比喻歸隱或厭官思歸。
陶潛五柳     
瀏覽人次:393 收藏人次:0
陶淵明棄彭澤縣令的官位而歸隱家園,於門前栽種五株柳樹,並自號五柳先生。見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後用以比喻歸隱、隱居,也用以形容環境的幽雅、隱居的閒適。
    
瀏覽人次:25348 收藏人次:4647065
在水面下活動。如:「潛水」、「潛泳」、「鳥飛魚潛」。
深藏、隱藏的。如:「潛能」、「潛力」、「潛意識」、「潛伏期」。
祕密的、暗中的。如:「潛逃」、「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18919 收藏人次:4908426
2.姓。如晉代有陶潛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42740 收藏人次:1585456
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語出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後亦用「不求甚解」形容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瀏覽人次:32369 收藏人次:5058624
2.彎、曲。《晉書.卷九四.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瀏覽人次:32256 收藏人次:2495089
1.遮蓋、擋住。如:「衣不蔽體」、「浮雲蔽白日」。《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豁然開朗     
瀏覽人次:29650 收藏人次:3519327
眼前頓時開闊明亮起來。語出晉.陶潛〈桃花源記〉。後亦用「豁然開朗」形容心境忽然變得開闊暢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領悟到某個道理。
△「世外桃源」、「恍然大悟」、「豁然大悟」
造詣     
瀏覽人次:29426 收藏人次:877382
1.前往拜訪。《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未嘗有所造詣,所之唯至田舍及廬山游觀而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