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集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彙編在一起的各種精彩詩文、圖案等藝術品。《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或流雲百蝠,或歲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錦,或博古。」《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一面回頭又看那身後炕案邊掛的四扇屏,寫得都是一方方的集錦小楷,卻是諸同人送的催妝曲。」
集錦小品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類型。此類型之芭蕾舞劇,其起源可追溯至十六世紀的面具芭蕾(Ballet Mascarade)及「喜劇芭蕾」是一種綜合音樂、舞蹈、啞劇、詩歌朗誦……等,甚至還會有雜技表演的演出型式,早期的面具芭蕾通常只需一個大廳就可演出,由戴著面具的音樂家開場,緊隨著奇裝異服的舞者戴著面具出場(極少數不戴),他們很整齊地循著一個方向踩步,優雅地循序前後移動,直至廳內每個人都入場參與,到最後則是來一段總舞(Grand ballet)。後來的「喜劇芭蕾」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只是加上了較強的戲劇性,使其從「社交性」較強的演出模式,增加「表演性」與「藝術性」。針對著「集錦小品芭蕾」的特色,樸魯尼耶(Henr...
Walter Sorell《Dance in Its Time》1986、Lincoln Kirstein《Dance, A Short History of Classic Theatrical Dancing》1987, Marie Franc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1993.
集錦照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暗房中,將多張底片拼合成畫,然後加以疊放沖印的技法。瑞典人瑞速德(Rejlander)於西元1857年首創此法,將三十張底片集成一張,名為「人生的兩條路」。
舞曲名。一、把不同的歌曲主題組合成為一首樂曲的集錦歌或集錦曲。二、巴洛克時期,穿插在法國宮廷神話故事劇的演出中,用來增添氣氛的樂曲。三、芭蕾、歌劇或戲劇表演時,做為幕間的音樂或舞蹈。四、娛樂助興的嬉遊曲(請參閱嬉遊曲之解釋)。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如:「錦緞」、「錦繡」。
形容光彩華麗。如:「衣錦還鄉」、「花團錦簇」。
比喻花樣繁多。如:「什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集會」、「集合」、「集資」、「聚集」、「收集」、「集思廣益」。
市場。如:「趕集」、「市集」。
輯錄式的出版品或影片。如:「詩集」、「文集」、「影集」。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詩文詞曲等著作。如:「集部」、「經、史、子、集」。
量詞。用於計算叢書或影劇集系列的單位。如:「這齣戲今天播出第三集。」、「這一套兒童故事書總共有三十集。」
鼾齁如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鼾聲像雷聲般的響亮。《紅樓夢》第四一回:「襲人一直進了房門,轉過集錦槅子,就聽的鼾齁如雷。」
郎靜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2~1995)江蘇省人。國際聞名之攝影家。十三歲開始接觸攝影,二十五歲成為中國第一名攝影記者。在中國攝影史上,郎氏是首位人體攝影拍攝者,首位攝影課程之教師,首位入選國際攝影沙龍之中國攝影家。以自創集錦攝影聞名於世。
複合攝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次曝光,或經疊印、集錦等技術,製作特殊畫面的攝影。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