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雩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雨的祭祀。《禮記.月令》:「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
雩祀儀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儀制。帝王祭天祈雨,自古有之。但清兵入關之初,未曾舉行此種祭祀。至順治十四年(1657)夏大旱,順治帝(1644∼1660)祈雨於圜丘壇。自此,始制定雩祀儀制。舉行雩祀前期戒齋三日,冠服淺色,禁屠牢,罷刑名。屆時,皇帝素服,步行入壇,不除道,不用儀仗,壇上設酒果,香燈,祝帛及熟牛脯醢。祭時不奏樂、不設配位,不奠玉,不飲福,受胙。其餘禮儀如冬至祭祀儀式。並另外派其他官員至方澤、社稷、神祇諸壇至祭。清朝(1644∼1911)乾隆七年(1742)御史徐以升(生年不詳)奏請建壇雩祭。經議定:孟夏擇日行常雩,祀圜丘,奉列祖配。舉行大雩祭禮時,用舞童十六人,著黑衣,分八行,執羽翳而舞。
《清史稿.卷八十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求雨的祭典。《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
虹的別名。《爾雅.釋天》:「螮蝀謂之雩。螮蝀,虹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拜。如:「祭祀」、「祀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