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景畫     
瀏覽人次:149 收藏人次:757665
以風景為題材的畫作。如:「習畫多年,我最擅長的就是風景畫。」
    
瀏覽人次:21771 收藏人次:7184804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景象。如:「風光」、「風景」。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名譽。如:「家風」、「門風」。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吹。如:「春風風人」。
    
瀏覽人次:14288 收藏人次:5308376
風光。如:「景色」、「風景」、「景致」。
情況。如:「晚景」、「光景」。
仰慕。如:「景仰」、「景慕」。
為戲劇而布置或選取的景物。如:「布景」、「內景」、「外景」。
    
瀏覽人次:12942 收藏人次:6475836
圖。如:「圖畫」、「彩畫」、「畫冊」、「漫畫」、「如詩如畫」、「一幅風景畫」。
風景     
瀏覽人次:2629 收藏人次:1347993
1.風光景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問問兩公子平日的學業,看看江上的風景。」
2.風采。《晉書.卷四五.劉毅傳》:「故能令義士宗其風景,州閭歸其清流。」
繪畫     
瀏覽人次:1996 收藏人次:934755
一種藝術的表現方式。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等材料,在紙、木板、紡織物或牆壁等的平面上,透過構圖、造型和色彩等表現手段,創造視覺上的形象。就使用材料、技術的不同,可分為帛畫、壁畫、油畫、版畫、素描等。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等。就畫面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單幅畫、組畫等。繪畫的特色在強調平面性,歐洲繪畫則常用各種方法,力求表現出立體感。
陳進     
瀏覽人次:1987 收藏人次:0
陳進開始創作佛畫,以〈釋迦行誼圖〉最具有代表性。民國59年(1970)年後多次赴美、日寫生,大量創作風景畫。在80歲與90歲兩年(1986、1996),陳進分別舉辦了八十、九十回顧展,九十回顧展更是「台展三少年」難得的連袂舉辦。民國87年(1998),陳進因狹心症手術引發的多重器官衰竭去世,享年92。(同註2) 名言「天賦和耐力都能把握的人,任何一條路都會走得好。」(同註1) 參考書目註1. 莊永明,《台灣百人傳》(臺北:時報,2001),頁193~210。註2.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
畢沙羅     
瀏覽人次:604 收藏人次:0
回城市,最後於1903年辭世。畢沙羅的經濟生活稱不上富裕,一輩子都致力於繪畫。 藝術風格畢沙羅起初受風景畫家柯洛的影響,畫中摻雜著寫實且純樸的風格,往後在普法戰爭期間避居英國,受英國畫家的影響,對外光及瞬間效果的色彩感感到興趣,因此他是所有印象派中最早使用外光做畫的人,他的筆觸使畫面在帶有稠密感的同時不失陽光閃動的感覺。結識秀拉後,一度受點描派的「科學性」所吸引,然而後來感到「科學」侷限了他的想法,最後仍回歸自然與生活,多取材於一般的農村,並未刻意美化,而是捕捉當下看見的感動。此外,畢沙羅是唯一參加過八次印象派畫展的藝術...
塞尚     
瀏覽人次:564 收藏人次:0
,而將物體的形體(體積感)和永恆視覺的表現奉為圭臬,對色彩與明暗也有所研究。其作品多為於靜物、肖像及風景畫。他的風格、繪畫結構深深地影響了後繼的畫家,如:梵谷、高更等人。甚至可說,現代藝術奠基於塞尚的理念。 重要作品<水浴之女>、<瓶花靜物>、<池>、<聖維克多山>、<繫白絲巾的少年>、<藍色花瓶>、<玩紙牌的人>。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塞尚英文關鍵字:Paul Cézanne 參考資料劉振源(1994)。印象派繪畫:西洋繪畫導覽。臺北:藝術圖書。頁186-209。范夢 (1997)。寫實到印象。臺北:藝術圖書。頁210-...
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瀏覽人次:40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