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33.53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某種食物後所發生的中毒現象。多因食品本身含有毒素、化學毒物或細菌在其中繁殖而產生毒素所引起,亦有因食用互相排斥的食物而導致中毒。人食用這些食物後,在極短時間內,會產生腹痛、嘔吐、發燒、腹瀉等中毒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迷、虛脫或死亡等。
致病性大腸桿菌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品可有熟肉、魚、沙拉等多種食品。腸毒素性大腸桿菌可引起急性胃腸炎型,潛伏期一般為10至24小時,主要表現為食慾不振,腹瀉(一日5至10次,無膿血)、嘔吐及發熱。若脫水嚴重可發生休克。腸侵襲性大腸桿菌可引起急性細菌性痢疾,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伴黏液膿血)、裏急後重及發熱。細菌學和腸毒素檢驗可確診。急性菌痢型應給抗生素,其他主要是對症治療,一般癒後良好。
細菌性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使食品中存在大量細菌或已生成之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臨床上根據中毒症狀和預後可分四型:(1)輕度胃腸型,潛伏期短(30至60分),症狀較輕呈一般性嘔吐或腹瀉。以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常見。(2)急性胃腸炎型,潛伏期3至10小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症狀顯著,用抗菌素治療有效。有沙門菌屬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腸桿菌食物中毒、變形桿菌食物中毒、小腸結腸炎及空腸彎曲菌食物中毒。(3)神經麻痹型,潛伏期1至3天(甚至1週),肉毒桿菌食物中毒,症狀有咽下困難、複視、失聲、呼吸困難等。(4)嚴重型,潛伏期短(1至2時),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嚴重,常因黃疸、昏迷、...
志賀氏菌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由革蘭氏陰性桿菌,志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症。引起食物中毒的志賀氏菌主要為宋內氏志賀菌(Shigella sonnei),發生季節多在夏秋季,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熟肉製品。發病原因為志賀氏菌侵入腸黏膜組織,並釋放內毒素而引起中毒症狀。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發病症狀為劇烈腹痛、腹瀉(水樣便,可帶血及黏液)、發熱、明顯之裡急後重(tenesmus);嚴重者並可出現痙攣、休克、腸穿孔、菌血症及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a syndrome),此種情形尤其在幼兒更易產生。診斷可以細菌學或血清學之檢驗確認。治療主要以抗生素之使用與補充水份、電解質及其他症狀治療為主...
黴菌毒素和黴變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入真菌污染的黴變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有赤黴病麥食物中毒、黴變甘蔗中毒、麥角食物中毒等,慢性中毒亦有黃麴毒素中毒,雖不造成急性症狀,卻可能致癌。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變形桿菌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涉及動物性食品,尤其是水產品。由莫根氏菌屬引起組胺中毒表現為過敏型,潛伏期30至120分鐘,出現顏面潮紅、頭痛、蕁麻疹等。由普通變形桿菌及奇昇變形桿菌引起腸毒素中毒表現為腸胃型,潛伏期3至20小時,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頭痛、疲勞無力等。有時可同時出現上述兩類症狀。經細菌學及血清學檢驗可診斷。過敏型治療以抗組胺藥物為主,胃腸炎除對症治療外可給予抗生素。一般癒後佳。
酵米麵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稱酵米麵黃桿菌食物中毒(Flavobacterium farinofermantans food poisoning),指誤食被產毒微生物污染的酵米麵所引起的食物中毒。酵米麵主要以玉米、小米或其它雜糧為原料,如水浸泡、發酵、過濾、沉澱、晾乾粉碎即成略帶酸臭味之酵米麵,亦稱臭米麵,食用後偶有中毒。大陸地區東北最早有報告病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食用後數小時至10幾小時發病,症狀表現複雜,臨床分成四型:(1)腦型,中毒性腦病;(2)肝型,中毒性肝炎;(3)腎型,中毒性腎病;(4)混合型,四型最早之表現均為腸胃道刺激症狀。治療以洗胃、排毒及對症治療為主。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較易發生,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為海產品,其次為熟肉、鹹蛋以及鹹菜。由副溶血性弧菌的活菌或腸毒素引起急性腸胃炎,潛伏期一般14至20小時,上腹部陣發性絞痛、腹瀉並帶有膿血、噁心、嘔吐、發熱,嚴重者有脫水、面部蒼白或紫紺、休克及意識不清。經細菌學及血清學檢驗可確診。可給予抗生素及對症療法,一般癒後佳。
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誤食有毒動植物或食用方法不當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包括:(1)有毒動物組織中毒,如河豚魚、毒貝類、動物甲狀腺及肝臟等;(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蕈、木薯、發芽馬鈴薯、山大茴及鮮黃花菜等。
食物中毒性白血球減少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稱分枝孢鐮孢菌食物中毒(Fusarium sporotrichoides food poisoning),指誤食野外越冬被分枝孢鐮孢菌感染的穀粒或其製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1913年以來流行於西伯利亞及蘇聯地區。病原為分枝孢鐮孢菌(Fusarium sporotrichoides)及早熟禾鐮孢菌(Fusarium poae),本菌有嗜冷之特性,0℃以下仍能發育繁殖,可產生多種單端孢黴毒素(trichothecene),如具血液毒的T-2毒素(T-2 toxin)而引起中毒。症狀為口腔燒灼感、厭食、嘔吐、腹瀉、發熱、出血性皮疹、齒齦及鼻出血、壞死性咽峽炎、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及敗血症,死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