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44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館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朝有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稱為「三館」;又有祕閣、龍圖及天章等閣,統稱為「館閣」。
2.明、清兩代稱翰林院為「館閣」。
館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翰林應詔撰寫文章,講究堂皇典重,稱為「館閣體」。
2.一種書體風格。館閣書寫文字要求端楷方正,後來稱這種字體為「館閣體」。明、清時代,士子應試時皆要求以此種風格書寫。
[中興館閣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興館閣書目],陳騤(1128-1203)編,騤字叔晉,天臺人。南宋紹興24年(1154)進士,歷知贛、秀、太平、袁四州,寧宗時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嘉泰3年卒,年76,論文簡。所編書目外,又有[中興館閣錄]10卷、[文則]10卷,[宋史]卷392有傳。
  原書70卷、序例1卷,分52門,收書44,486卷,淳熙5年(1178)刊行。亡佚已久,唯[中興藝文志]、[玉海]、[山堂考索]等多加採錄,近人趙士煒共輯得1,019家,原釋882條,考678條,編成[中興館閣書目輯考]5卷。陳垣推許[中興館閣書目]一書,言其重要在[崇文總目]之上,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多本此目。
館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的形式華麗典雅。多指館閣中人的詩文風格。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五:「本朝夏英公亦嘗以文章謁盛文肅,文肅曰:『子文章有館閣氣,異日必顯。』後亦如其言。」
〔中興館閣續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興館閣續書目],張攀(1154-1223)撰。攀字從龍,號益齋,常熟人。宋淳熙11年(1184)進士,歷任祕書丞,起居郎崇政殿說書。嘉定16年卒,年70。有文集、奏議等。
  [續書目]收書752家,845部14,943卷。嘉定13年(1220)刊行,距陳騤[中興館閣書目]計42年,所得不為少。陳振孫評為草率尤甚,所以咎家少見引用。近人趙士煒從[玉海]中輯得34條,其中13條是家數、卷數小計,遺文僅21條。民國22年(1933)北平圖書館排印趙士煒[中興館閣書目],附[續書目輯考]於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狀像樓房的建築。如:「高閣」、「閣樓」、「亭臺樓閣」。
儲藏物品的處所。如:「藏書閣」、「文淵閣」。
女子的房間。如:「繡閣」、「閨閣」。
內閣的簡稱。如:「閣揆」、「閣員」、「組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旅客住宿的地方。如:「旅館」、「賓館」、「會館」。
供人從事某些活動的場所、商店。如:「餐館」、「茶館」、「美術館」、「圖書館」、「照相館」。
政府機關單位的名稱。如:「大使館」、「領事館」、「國史館」。
古代教授學徒的場所。如:「蒙館」、「開館授徒」。
館子:餐館的簡稱。如:「上館子」、「吃館子」。
七上八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89),北宋臨江人,字貢父,號公非,劉敞弟。仁宗慶曆六年進士。歷州縣官二十年,入為國子監直講,遷館閣校勘。神宗熙寧初同知太常禮院,以反對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書舍人。博覽群書,精於史學,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鑑》,專治漢史部分。 (3) 臺章:臺,對人尊稱的敬辭。章,寫文章。 (4) 三平二滿:平平淡淡、過得去。此為自謙,指文章普普通通。 (5) 熟視:細看。
歐陽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紹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文忠,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北宋仁宗學者、作家、官員,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平與政途四歲喪父,由母親教養。為人勤學聰穎,家貧買不起文具,便「以荻畫地」。天聖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 、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 文學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
七上八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89),北宋臨江人,字貢父,號公非,劉敞弟。仁宗慶曆六年進士。歷州縣官二十年,入為國子監直講,遷館閣校勘。神宗熙寧初同知太常禮院,以反對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書舍人。博覽群書,精於史學,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鑑》,專治漢史部分。 (3) 臺章:臺,對人尊稱的敬辭。章,寫文章。 (4) 三平二滿:平平淡淡、過得去。此為自謙,指文章普普通通。 (5) 熟視:細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