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送人的米糧、穀糧。《國語.周語中》:「廩人獻,司馬陳芻。」
餽贈。《左傳.僖公十五年》:「是歲晉又饑,秦伯又之粟。」《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及聞遜卒,命迎其柩而殯藏焉,并其妻子。」
活的,供宰殺祭祀用的。如:「羊」。
告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天子在年終時,將來年曆書頒給諸侯,諸侯將它藏在祖廟中,每月朔日,以活羊告祭於廟,然後聽政。語出《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後比喻徒有形式或虛應故事。如:「現代人對於慎終追遠一事,大多抱著告朔羊的心態。」也作「告朔羊存」、「羊告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牛、羊、豬之類的活牲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牽竭矣。」《資治通鑑.卷二一二.唐紀二十八.玄宗開元十三年》:「懷州刺史王丘,牽之外,一無他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粟之類的糧食。《管子.問》:「問死事之寡,其廩何如?」《資治通鑑.卷一四五.梁紀二.武帝天監四年》:「於是以賀瑒及平原山賓、吳興沈峻、建平嚴植之補博士,各主一館,館有數百生,給其廩。」也稱為「廩」、「既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當作祭品的生羊。《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退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的牲口。春秋時鄭國商人弦高到周王城買賣,途中碰到正前往攻打鄭國的秦兵。他機智地以牛犒勞秦軍,稱說鄭君已知秦兵將路過鄭國,所以遣人來此。同時迅速差人傳報回國,加強防備。秦軍以為鄭國早有防範,只能滅了鄰近的滑國,領軍回去。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弦高以牛退敵,墨翟以縈帶全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的牲口。《禮記.聘義》:「乘禽日五雙,群介皆有牢,壹食再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饔,已殺好的牲畜。,活的牲畜。饔指古代的祭品。《周禮.秋官.司儀》:「致飧如致積之禮」句下漢.鄭玄.注:「小禮曰飧,大禮曰饔。」《儀禮.聘禮》:「君使卿韋弁歸饔五牢。」漢.鄭玄.注:「牲,殺曰饔,生曰。」
食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廩,穀倉。,米糧。舊時科舉,生員歲試列優等者,由政府供給其日常生活所需,稱為「食廩」。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旋補弟子員,明年丁卯,食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致贈、贈送。《左傳.桓公六年》:「齊人饋之。」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藥物多見饋,珍羞亦兼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