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47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首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先。《三國演義》第二回:「孫堅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賊眾奔潰。」《文明小史》第九回:「只聽得教士首先發言,對本府說道:『你可是這裡的知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與「後」相對。如:「首先」、「事先」、「搶先一步」、「爭先恐後」、「先見之明」、「百善孝為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腦袋。如:「頓首」、「叩首」、「昂首闊步」。
領頭的人物。如:「首領」、「元首」、「首腦」。
最高的、第一的。如:「首富」、「首席代表」。
最先的。如:「首創」、「起首」。
出面告發犯罪事實。如:「自首」。
部首:依照形體條件整理文字的一種綱領。如:「這個字的部首是什麼?」
量詞。用於計算詩、詞、歌曲等的單位。如:「兩首歌」、「一首小詩」、「唐詩三百首」。
尸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占著職位領取俸祿而不做事。[例]為提高行政效率,首先應裁撤掉尸位素餐的冗員。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載,唐朝時的陸象先,做人做事頗有器度。在蒲州刺史任內,曾經有個小官犯了錯,他訓斥了幾句就讓他離開,一旁的書記官說:「他這個樣子應該受到杖打的刑罰吧!」陸象先回答說:「他一定能依常情體會到我對他的訓誡,如果這樣的過失就要用杖刑,那你才應該首先被罰!」書記官聽了之後便慚愧得不敢再多說話。陸象先常對人說:「天下本無事,祗是庸人擾之。」他意為天底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徒生紛擾,使得世事愈加繁複雜亂。如果在事情剛滋生時,就能冷靜的面對,一切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在刺史任內,他也將這個理念貫徹到政事當中,無論百姓與官吏,都對他充滿了感念。後來「庸人自擾」這...
容量單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哪些,具備上述的前置知識後,即應立即進行單位的教學,以使學生學習上融會貫通,且具有銜接性。 單位換算首先介紹容量最常使用的三個單位,分別為:1. 公升(L)2. 分公升(dl)3. 毫公升(ml 或 c.c.)首先公升與分公升之間為10倍的關係,意即1公升相當於10分公升,而在分公升與毫公升之間為100倍之關係,因此為1分公升相當於100毫公升,另外在實務上,常使用到的是c.c.的單位,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時時提醒學生100毫公升也等於100c.c....
夸父逐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樣從白天追到黃昏,快要追到隅谷的時候,太陽還沒追到,自己卻口渴的不得了,拚命的找水喝。他左顧右盼,首先看到附近的黃河、渭水兩條河,就奔了過去,一口氣把兩條河的水全喝光了。可是,這樣還止不了渴。於是,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發現北邊有一個很大的湖泊,就轉身急切的往北奔去。沒想到跑到半路,體力就不支,當場倒地而死,他手上原本拿著的桃木杖,也掉落在一旁。一段時日後,據說夸父上的脂肪和骨、肉經年累月的浸泡、滋潤著那枝桃木杖,桃木杖後來竟然長成一片桃木林,號稱「鄧林」,據說有數千里寬。 補充(1)相似詞: 班門弄斧、蚍蜉撼樹(2)反...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義3 成語故事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5 例句 出處 《孟子.梁惠王》:「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語義 首先制定用木俑來陪葬的人。用以比喻首先作惡事或先開惡例的人。 成語故事無。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罪魁禍首 例句這件事會造成這麼大的傷害,都要怪那個始作俑者。
四捨五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結果不可能為整數,而在表示上小數點後不可能無限循環的寫下去,因此勢必得採取四捨五入之方式。 規則首先,應先講述小數點後第幾位四捨五入的問題,題目中常說到,請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二位,其意思為需要保留小數點後兩位即可,因此在做四捨五入時,實際上必須看到小數點後第三位,探究其小數點後第二位是否需要加1進行進位的動作。了解此觀念後,即可開始介紹所謂四捨五入,其即代表4以下之數字則捨去,5以上之數字則進行進位的動作,舉例而言,某數字為3.56827,題目為請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二位,因此此時只需看到小數點後第三位,即為3.568...
含沙射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沙射影」這句成語的來源很特殊。首先是晉代干寶曾寫了一部《搜神記》,一共二十卷,收錄了很多神怪靈異之事,也保存了不少民間傳說。在《搜神記》卷一二記載了一種叫「蜮(ㄩˋ)」的水中怪物,這種怪物也叫作「短狐」。牠會用嘴含沙去射人,被射到的人會有抽筋、頭痛、發燒等現象,厲害的還會致死。當地的人用術控制了牠,從肉裡取出了沙石。《詩經》裡頭形容牠不可預測,像鬼一樣,後來的人叫牠為「溪毒」。從這裡的記載知道蜮會「含沙射人」。在晉代另有一位張華寫了一部《博物志》,也記載了一些奇聞異事。在《博物志.卷三.異蟲》中,提到江南山溪中有一種甲殼類的水生動物,長一、二寸,嘴像弓弩形狀,可以向人影射發氣體。被射中的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