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駑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低下愚鈍,常用為自謙之辭。《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庶竭駑鈍,攘除奸凶。」《三國演義》第九三回:「老臣雖駑鈍,願隨將軍一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鋒利。如:「鈍刀」、「鈍器」。
頭腦笨、不靈敏。如:「遲鈍」、「魯鈍」、「愚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才力淺薄、愚鈍無能。如:「駑才」、「駑鈍」。《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殫精竭慮」。見「殫精竭慮」條。 01.《清史稿.卷二三二.寧完我列傳》:「臣敢不殫精畢思,用效駑鈍。」 參考詞語︰殫精畢力注音︰ㄉㄢ ㄐ|ㄥ ㄅ|ˋ ㄌ|ˋ漢語拼音︰dān jīng bì lì釋義︰竭盡精神與力量。見「殫精竭慮」條。 01.明.張居正〈示季子懋修書〉:「晝作夜思,殫精畢力,幸而藝成。」 02.清.薛福成〈應詔陳言疏〉:「飭下海疆大吏,薦舉輪船將才,其尤異者不次拔擢,俾天下知功名之路,相率研求,殫精畢力,以備干城之用。」 參考詞語︰殫心竭慮注音︰ㄉㄢ ㄒ|ㄣ ㄐ|ㄝˊ ㄌㄩˋ漢語拼音︰dān xīn jié lǜ釋義︰竭盡心智思慮。見「殫精竭慮」條。 01.《清史稿...
出師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复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复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复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胜受恩感激!今當遠离,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後出師表  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減兵省...
跛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跛足的鱉行走緩慢,但堅持不懈,依然可以爬行千里。比喻只要努力不懈,雖然條件很差,也會有所成就。《荀子.修身》:「故蹞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淮南子.說林》:「故跬步不休,跛鱉千里;累積不輟,可成邱阜。」
駑馬鉛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駑鈍的馬,不利的鉛質刀。比喻才能平庸,不中用。《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但駑馬鉛刀,不可強扶。」
駑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質駑鈍的馬。《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三國演義》第三六回:「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也作「駑駘」。
不舞之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羊叔子向客人誇耀自己所養的鶴善舞,但是鶴在客人面前卻羽毛鬆散,不肯起舞。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後用以比喻人無能而出醜。《聊齋志異.卷九.折獄》:「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
攘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除、鏟除。《後漢書.卷二八上.馮衍傳》:「攘除禍亂,誅滅無道。」《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