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體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知別人的苦衷而體諒他。《北史.卷三六.薛辯傳》:「帝欲進以名位,輒苦讓不受,帝亦雅相體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如:「熟悉」、「知悉」、「一無所悉」。
全部、完全。如:「悉數奉還」、「悉聽尊便」、「悉心照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元好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清新,膾炙人口。詩體裁多樣,七言是其所長[1]。元好問之文繼承唐宋大家傳統,清新雄健,長短隨意,眾體悉備,為金代文學批評之巨子,仿杜甫《戲為六絕句》體例所寫《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影響頗大。  今存詞377首,藝術上以蘇、辛為典範,兼有豪放、婉約諸種風格,當為金代詞壇第一人。今存散曲僅9首,用俗為雅,變故作新,具有開創性。《續夷堅志》是現存為數不多的金代筆記小說。參考資料:網路資料及維基百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袖端。《廣韻.上聲.小韻》:「褾,袖端。」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二.論書表》:「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紗裓,著詣子敬,子敬便取書之,草正諸體悉備,兩袖及褾略同。」
萬不失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能有失誤。形容絕對有把握。《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五燈會元.卷一三.曹山智炬禪師》:「初問先曹山曰:『古人提持那邊人,學人如何體悉?』山曰:『退步就己,萬不失一。』」也作「萬無失一」、「萬無一失」。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