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鬣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形似狗,前腿長,後腿短,腰部較肩部低,毛棕黃色或棕褐色。晝伏夜出,以獸類屍體的爛肉為食。一般可分為斑點鬣狗、條紋鬣狗及棕鬣狗三種,多產於非洲和亞洲的西部。也稱為「土狼」。
鬣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ahyaena brunnea (Thunberg, 1820)
體毛深褐色,長而粗,頭灰色,頸部和肩膀黃褐色,腿下部與腳為灰色帶深褐色條紋,頸部與背部有長達30.5公分的豎起鬃毛,有肛門腺;頭軀幹長110-135.6公分,尾長18.7~26.5公分,肩高64~88公分,體重37~47.5公斤。
那米比亞、波茲瓦納、辛巴威西部與南部、莫三比克南部、南非。
主要生存在乾燥地區,如開闊灌叢、疏林、草原、半沙漠地帶,夜晚或晨昏活動,白天躲在石堆、密灌叢或地洞中,覓食時通常以時速4公里的速度前進,快跑時時速可達40~50公里,一晚可跑31~54公里,主要靠嗅覺尋找獵物,但聽覺與夜間視力佳;以大型獸類的腐肉為主食,強而有力的牙齒與頜可以咬碎牛骨,但也吃小獸類、昆蟲、蛋和果實,到水邊覓食的個體,也會吃死蟹、魚和海豹,且會有短暫將食物存放在灌叢或洞穴的行為;族群密度可達每130平方公里1隻,一地區的個體通常彼此認識,覓食時單獨活動,活動範圍約40平方公里,雌雄個體有時會集結成群,其中一雌一雄為優勢個體,其他雄獸可能進進出出不同群體,有些雌獸則終身留在群體內;...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土狼科(Family Hyaenidae)
斑點鬣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ocuta crocuta (Erxleben, 1777)
體型是三種鬣狗中最大者,但耳較短而圓,毛色較淺,斑點較多;體毛粗而絨,底色為黃灰色,上有深褐到黑色的圓點,背中央無鬃毛,但有些略長的短毛,上下頜可能是所有同體型哺乳類中最強壯者,頭軀幹長95~165.8公分,尾長25.5~36公分,肩高70~91.5公分,體重40~86公斤,通常雌獸較雄獸體長長12公分,體重重6.6公斤,雌獸的陰蒂外型如雄獸的陰莖,以致於從外生殖器很難判斷性別。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除赤道雨林以外的所有地區。
分布在海平面到海拔4,000公尺的乾相思樹叢、開闊平原或多石的地區,白天躲在地洞中或隱密的植物叢中,夜晚或晨昏活動,一晚平均活動距離約31公里,最遠可跑80公里;由於行為頗有彈性,可單獨吃腐肉或吃小獸類,亦可集結成群追捕獵食大型動物,最高時速可達60公里,且可快速進食,一頓可吃14.5公斤的食物,視覺、聽覺、嗅覺都很好,因此是非洲數量最多的捕食動物;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0.12~0.24隻,群居性,一群最多可達80隻,活動範圍約30平方公里,群內又可分好幾個狩獵小群,群內雌獸通常會留下來,雌獸的位階高於雄獸,成獸位階又高於幼獸;遇敵或被追趕時會發出類似人類笑聲的叫聲,還會利用其他多種叫聲聯絡,...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土狼科(Family Hyaen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鬍鬚。《左傳.昭公七年》:「楚子享公于新臺,使長鬣者相。」晉.杜預.注:「鬣,鬚也。」
2.獸頸上的長毛。《禮記.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周人黃馬蕃鬣。」《文選.曹植.七啟》:「哮闞之獸,張牙奮鬣。」
3.鳥頭上的毛。《文選.枚乘.七發》:「鵷鶵鳼鶄,翠鬣紫纓。」
4.魚類頷旁的小鬐。《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水志下》:「有巨魚,高數丈,……轉鬣而傍艦皆覆。」
5.松針。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八.木篇》:「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兩株,大財如碗。」
6.掃帚。《禮記.少儀》:「拚席不以鬣,執箕膺擖。」唐.孔穎達.正義:「鬣謂掃地帚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哺乳類動物。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有些狗經訓練後可用來追蹤、守衛、導盲、救生。生性忠誠,因而成為人類的好朋友。如:「狗糧」、「狗窩」、「土狗」、「遛狗」。
土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鬣狗的別名。參見「鬣狗」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