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1.71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鬱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愁悶不舒暢。《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管輅傳》裴松之注引《輅別傳》曰:「雖在大州,未見異才可用釋人鬱悶者。」《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管亥分兵四面圍城,孔融心中鬱悶。糜竺懷愁,更不可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不愉快。如:「煩悶」、「鬱悶」、「苦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愁悶、不快樂。如:「憂鬱」、「鬱氣」、「鬱悶」、「抑鬱」。
風塵僕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塵」:#漢.秦嘉〈與妻書〉(據《藝文類聚.卷三二.人部十六.閨情》引)不能養志,當給郡使。隨俗順時,僶俛當去。知所苦故爾,未有瘳損。想念悒悒1>,勞心無已。當涉遠路,趨走風塵。非志所慕,慘慘少樂。又計往還,將彌時節。念發同怨,意有遲遲。欲暫相見,有所屬託。今遣車往,想必自力。 〔注解〕 (1) 悒悒:憂愁鬱悶的樣子。悒,音|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范靖妻沈氏〈晨風行〉(據《玉臺新詠.卷九》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心緒繁雜而鬱悶。[例]煩悶、煩惱、心煩氣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鬱悶。[例]他丟了東西已經夠嘔的了,大家就不要再責備他了!
怏怏不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鬱悶、不高興的樣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一日,賈秀才邀李生飲酒,李生到來,心下怏怏不樂。」《隋唐演義》第一九回:「夫人見非鴆毒,心下安然,又見是同心結子,知太子不忘情,轉又怏怏不樂。」也作「怏怏不悅」。
窮途末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阮籍,字嗣宗,為三國名士。據說,他經常獨自驅車至山中人煙罕至、無路可走之處,以痛哭狂嘯來抒發心中的鬱悶不平。王褒藉此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傷及憂懼。 「末路」則見於《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鄒陽》中鄒陽的〈上書吳王〉,鄒陽,齊人,漢初時事吳王濞。吳王有意造反,鄒陽上書勸諫,他先引秦朝覆滅之事為鑑,然後點出本意。文中說明秦朝極盛之時,雖然統有天下,但是到了「晚節末路」,各路豪傑起義,咸陽危殆,最後滅亡,主要的原因就是宗室諸侯不肯相救。其中「末路」是指朝代的末期,引申比喻沒落衰亡,窮困潦倒的境地。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窮途末路」,用來形容無路可走,處於十分窮困的境況。
梁山伯與祝英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鬱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考據 唐代文獻中國許多古代典籍中都記載了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張讀的《宣室志》中寫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
情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情、心境。唐.杜甫〈北征〉詩:「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日。」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掃愁帚掃不了我鬱悶情懷,釣詩鉤釣不了我這風流的症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