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鱸形目。身體呈紡綞形,背藍黑色,腹灰白色,吻尖長,尾鰭呈深叉形,游泳速度極快,多分布於溫帶或熱帶海洋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常見的食用魚。迴遊性魚類。兩側銀灰色,背部藍黑色,魚肚白色,身體呈紡錘形。尾鰭小而有力,呈新月形。肉質鮮美,可製生魚片與魚罐頭。參見「」條。
黃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unnus albacares (Bonnaterre, 1788)
第二背鰭及臀鰭均成鐮刀狀延長,幼小時則較短小。體背深藍色,腹面銀白色,上述第二背鰭、臀鰭及其後方各離鰭均為鮮黃色;幼時體側有若干不明顯之橫帶。長可達3公尺。
世界溫熱帶海域均有分布。
表層洄游性。成長迅速,滿1歲體長即達50公分。
食用,鮮食或製成油漬罐頭。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鯖亞目(Suborder Scom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鯖科(Family Scombridae),Mackerels,Tuna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的魚。《周禮.天官.䱷人》:「春獻王,辨魚物為鮮薧以共王膳羞。」《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乎長鯨吞航,修鯢吐浪,躍龍騰蛇,鮫鯔琵琶,王鯸鮐。」
小黃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長,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2條。眼中大。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19-27。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XI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8-9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不特別延長而略呈鐮刀形,較胸鰭為短;胸鰭略短於頭長,僅延伸至第二背鰭起點下方;尾鰭新月形。體背側藍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有5-10條銀白色點狀縱帶。背鰭、胸鰭及腹鰭灰黑色;離鰭均為黃色而帶灰緣;尾鰭灰黑而帶黃綠色光澤。
大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紡錘形,肥壯,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2條。眼特大,大於吻長之半。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23-31。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XI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8-10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皆不特別延長而略呈鐮刀形,遠短於胸鰭長;胸鰭較頭長為長,幼時延伸至第一離鰭基底之下方,成魚則延伸至第二背鰭起點之後方;尾鰭新月形。體背側藍綠色,腹部銀白色。第一背鰭黃色;第二背鰭、臀鰭為淡黃色;離鰭淡黃色而具黑緣;胸鰭及尾鰭灰黑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捕魚方式。以浮標繫釣置餌,定時收釣取魚的釣法,稱為「釣」。
長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紡錘形,肥壯,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2條。眼中大。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25-31。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XI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7-9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皆不特別延長而略呈鐮刀形,遠短於胸鰭長;胸鰭特別延長,延伸至第二離鰭之下方;尾鰭新月形。體背側藍綠色,腹部銀白色。第一背鰭黃色;第二背鰭、臀鰭為灰黃色或灰白;離鰭暗色;胸鰭灰黑色;尾鰭灰黑色而具白緣。
鼻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僅有一個盾狀骨板,有一個龍骨突。頭小,頭背弧形,隨著成長,成魚在前頭部無角狀起,亦無瘤狀突起。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齒,齒稍側扁且尖銳,兩側或有鋸狀齒。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IV棘及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尾鰭彎月形,上下葉緣不延長如絲。體背側呈深褐色,腹側深色,體側具不顯且大小不一之垂直細紋;尾鰭一致為暗色,基部具白色斑塊。骨板基部同體色。
太平洋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紡錘形,肥壯,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2條。眼中大。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36-39。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X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8-10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皆低而呈弧形;胸鰭較頭長為短,僅延伸至第一背鰭X-XI棘之下方;尾鰭新月形。體背側藍黑色,腹部銀白色,新鮮魚體體側具有10-20條淡色斑點所排列而成的橫紋帶;成魚尾柄中部為黑色。第一背鰭黃色或藍色;第二背鰭、臀鰭為淡黃色;離鰭黃色,皆具黑緣。黑一般可分北方黑(Thunnus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