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文魚」條。
台灣犁頭或台灣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formosensis (Norman, 1926)
體盤近似三角形,長度遠大於寬度。吻長為眼徑之5.0~5.3倍,吻端鈍尖,兩側稍凹入;體盤長度為吻長之2.0~2.3倍。喙骨窄。前鼻瓣向內延伸。口裂近乎平直;吻長為口裂寬度之3.3~3.5倍。背鰭兩枚,第一背鰭位置在腹鰭基底之後。腹鰭接近胸鰭。尾縱扁,兩側具縱走皮褶;尾鰭小型,下葉不明顯。體表被覆細小皮齒,觸感平順。體背中線具一列退化之瘤狀突起。福馬林浸泡後體背呈棕黑色,腹面則呈白色。
台灣地區於台中、高雄、東港沿海皆有漁獲記錄。
底棲性,以甲殼類及一些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拖網可漁獲,唯數量有限,魚肉可供食用,味美。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Order Rajiformes)
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科或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鈍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oxy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 1794)
體形似一般鯊魚,胸鰭明顯;頭縱扁;吻極度向前延伸似劍;吻部兩側列生銳齒18~22對;吻劍修長狀,並不逐漸尖窄;鼻孔窄而鼻瓣小。吻齒短而縱扁,呈寬三角形。皮膚裸露,僅成熟個體體表散佈皮齒。體背淺灰,腹面淡色;吻齒白色。大型種類,可成長至3.5公尺以上。
出現於紅海至澳洲北部沿近海域,向北則分布至日本南方海域。
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瞭解極為有限,只知為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魚肉供食用,肝臟富含油脂。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Order Rajiformes)
亞目(Suborder Pristoidei)
科(Family Pristidae),Sawfishes
圓犁頭或波口鱟頭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a ancylostoma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體盤長度為全長之1/4,寬度大於長度。吻端寬而鈍圓,吻短,吻長為頭長之1/2,喙骨短。鼻孔寬,寬度為鼻孔間距之3/4,近乎橫向;鼻瓣稍微發育。口裂彎曲如波浪狀。齒大型。噴水孔位於眼後,約與眼同大。背鰭兩枚;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起點相對,第二背鰭微小。腹鰭小型,起點緊接胸鰭基底之後,外角尖銳。胸鰭小型,不向前延伸達口裂部,外角突出,胸鰭與身體及頭構成近似三角形之體盤。尾縱扁,尾長接近全長之半;尾軸稍微上揚,尾鰭具下葉。眼至頸背部處具不規則之大型瘤狀突起,第一背鰭前方一列,左右肩部各一列,眼眶上緣亦有。福馬林浸泡後體背呈棕色,體表散佈小型淡白色點,頭部及體背前方具橫向白色或棕色斑,腹面白色。
出現於紅海,阿拉伯、東非、塞昔耳群島、印度、斯里蘭卡、檳榔嶼、東印度群島、菲律賓、中南半島南端、崑士蘭、台灣沿岸海域。
大型種類,體重可超過125公斤,以蝦蟹等甲殼類為食,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Order Rajiformes)
亞目(Suborder Rajoidei)
圓犁頭科(Family Rhin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體長,呈紡錘狀,背部蒼黑,腹白。胸鰭甚大,張開略如燕翼,能飛掠離水面數尺之空中。也稱為「飛魚」、「文魚」。
中國團扇或中國黃點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atyrhina sinensi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體盤寬約為體盤長之1.2~1.3倍,肩部最寬。吻長約為體盤長之2/3,稍長於體盤寬之1/4,吻端鈍圓。眼小,眼徑為眼眶間隔之2/5~1/2(幼魚眼較大)。噴水孔寬度約等於眼徑,前緣往前延伸達眼之中下方,後緣無皮褶。噴水孔間隔約為吻長之5/9~5/8。鼻孔寬大,近乎橫向,寬度大於鼻孔間隔,為口裂寬之1/3~2/5倍;前鼻瓣中部具一方形突出,內側深入鼻間隔區,後鼻瓣前部外側具一扇狹半環形薄膜;具口鼻間溝。口裂橫向,略呈淺弧形,口裂寬約為口前吻長之3/5倍;上頜唇褶發達,中間和兩側凹入,分為4小瓣,後緣細裂。齒細小而多,齒面平滑,呈鋪石狀排列。體背具細小及較大之刺狀皮齒,後者於胸鰭前緣處特別明顯;體...
中國大陸南海、東海、黃海、日本本州中部以南、韓國西南海區均可發現其蹤跡。台灣東北部沿岸海域經常可以漁獲。
底棲性種類之一,可能以蝦、蟹等甲殼類為主食。
可由拖網漁獲,不具食用價值,僅提供為養殖用餌料。經濟價值低。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Order Rajiformes)
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科或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及達尖犁頭或吉打龍文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ynchobatus djiddensis (Forsskål, 1775)
體盤近似三角狀,長度大於寬度;吻向前延伸而呈窄尖狀,吻長度為體盤長之半;喙骨長,槽狀;鼻孔寬,鼻瓣稍微發育,前鼻瓣短而圓;唇褶明顯;口裂中央彎曲;齒大型,齒面平滑,菱形;噴水孔位於眼之近後方;左右眼眶上緣各具一列小突起。三角狀背鰭2枚,後緣深凹入;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起點相對;兩背鰭間距約為第二背鰭基底長的3倍。胸鰭小型,不向前延伸達鼻孔位置。腹鰭小而窄,後角尖。尾部明顯縱扁,且具縱走皮褶。尾軸稍微上揚,尾鰭下葉明顯。體背中線之瘤狀突起分布較短而不達尾端。在福馬林浸泡之後體背呈灰色,具白點,白點被淡黑色環環繞,體背肩部各具一如噴水孔大小之黑點,腹側呈淡棕灰色,吻前端為深棕色。
紅海,阿拉伯、馬達加斯加、那塔耳、塞昔耳群島、印度、斯里蘭卡、安達曼群島、檳榔嶼、馬來半島、新加坡、東印度群島、菲律賓、中南半島南端、日本、美拉尼西亞、台灣沿近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
底棲性,以甲殼類及一些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拖網的漁獲種類之一,魚肉可供食用,味美,唯數量有限。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Order Rajiformes)
亞目(Suborder Rajoidei)
圓犁頭科(Family Rhinidae)
東京電或東京電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orpedo tokionis (Tanaka, 1908)
體形縱扁,身體柔軟而體表光滑;體盤近似圓形;眼小;吻短,體盤前緣圓弧狀;口裂近似新月形;眼背位;噴水孔位於眼之正後方;鰓裂腹位;胸鰭與腹鰭明顯分離;尾鰭上、下葉均發達,後緣稍凹入。發電器官位於胸鰭基部。體背暗褐色,腹面色淡。可成長至1公尺以上,棲息於深海。
出現於日本本州以南之西北太平洋沿近海域。
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經濟價值低一般利用為養殖用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Order Rajiformes)
亞目(Suborder Torpedinoidei)
科(Family Torpedinidae),Electric Rays
斑紋犁頭或犁頭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hynnicephalus (Richardson, 1846)
體盤近似三角形,長度遠大於寬度。吻短而鈍尖,長度約為體盤長之1/5~1/4;喙骨較寬,後端稍分枝。鼻孔斜向;前鼻瓣向內延伸達鼻孔緣或稍超越鼻孔緣,唯不達口裂部。噴水孔小於眼,緊鄰眼之後方。吻長為口裂寬度之2.8~3倍;腭骨中部稍向前彎曲。背鰭2枚,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之距離長於兩背鰭間距。胸鰭頗窄。尾縱扁;尾鰭小型,不具下葉。體表被覆細小皮齒,體背中線具一列細小且鈍之瘤狀突起。體背在福馬林浸泡之後呈棕黑色,另具棕黑色點,有時於體背可見卵圓形花紋,腹面淡橄欖色。背鰭及尾鰭則呈棕色。
出現於中國大陸、日本、台灣沿近海域。
底棲性,以甲殼類為主食。
拖網可漁獲,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Order Rajiformes)
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科或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許氏犁頭或薛氏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schlegelii (Müller et Henle, 1841)
體盤近似三角形,長度大於寬度。吻延長而前端鈍尖。噴水孔緊臨眼之後方,後緣具2枚明顯皮褶。鼻孔大型且傾斜。口裂略呈波浪狀。齒面平滑,菱形。背鰭2枚,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之距離大於兩背鰭間距。尾縱扁,兩側具縱走皮褶;尾鰭下葉缺如。福馬林浸泡之後體背棕色,背鰭及尾鰭深棕色,尾側皮褶則呈淡色,腹面白色。
出現於阿拉伯、菲律賓、台灣、日本、韓國沿岸海域。
只知其為底棲種類 ,可能以蝦、蟹等甲殼類為主食。
可由拖網漁獲,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Order Rajiformes)
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科或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