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鱷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henodon punctatus (Gray, 1842)
鱷蜥類因為上頜突出如喙而得喙頭之名,全長最大約可達65公分,體重約100公克,有1個很大的頭,具有瞬膜,瞳孔呈垂直,無外耳孔;在背面的中央由後頭部到尾有1排長且直立的脊鱗,四肢強壯,各有5指(趾),均有爪,尾部側扁形;體背面以淡棕色或灰色為底,其上密佈有黃色小斑點,腹面淡色。
紐西蘭。
體溫在11~13℃時是牠活動的最佳體溫;每天的清晨及傍晚是其外出活動的時間,其餘時間會躲在地下巢穴內休息,主要以昆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食,另外石龍子、壁虎等蜥蜴類及海鳥的幼鳥也可能成為牠們的食物;1月是其交配的季節,但交配後雌鱷蜥卻要等到10~11月時才會下蛋,下蛋時會在洞穴內挖洞生蛋,再以土、樹葉等將蛋掩蓋起來,每窩約有8~15個蛋,蛋要經過11~15個月才能孵化;本種數量稀少有絕種之虞。
喙頭目(Class Rhynchocephalia)
楔齒蜥科(Family Sphenodontidae),Tuatara
圭亞那凱門鱷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racaena guianensis (Lacepede, 1788)
外形上有如大一號的瑤山鱷蜥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Crocodile Lizard),體型粗壯,體背具許多如南美凱門鱷般之大型鱗片,腹面之鱗片呈板片狀,腳趾較同科蜥蜴粗且短,體背顏色灰褐色為主,尾部略呈側扁中央並具1條縱行之脊鱗,具有特化的臼齒用以吃食螺類,全長最大可達1.3公尺。
亞馬遜河流域,包括巴西北部,圭亞那往西到厄瓜多及祕魯皆有分布。
喜棲習於沼澤或水邊,完全以淡水螺類為食,其強健之臼齒可輕易咬碎螺殼,據推測本種白天可能大部分時間皆待在水中,至於其他生態資料則不詳。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鞭尾蜥科(Family Teiidae),Whiptails
多脊鱷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lgaria multicarinatus (Blainville, 1835)
頭部具大型鱗片,體鱗呈環狀排列,體背顏色以褐色為主,並規則的間雜有數條黑色及白色環形細斑,體側邊帶有銀灰色,腹面具有黑斑,幼蜥之環形斑則較淺;體長最大約達40公分左右。
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北部以及下加州半島(Baja California)。
多於稍為潮濕且較開闊之橡樹林地或山邊活動,喜歡上樹攀爬時並會利用尾部捲曲纏繞,受威脅時泄殖孔會排出惡臭之液體,雌體每年可生2~3窩,而每窩則有1~41顆卵不等。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蛇蜥科(Family Anguidae),Legless Lizar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蜥蜴:一種爬蟲類動物。種類繁多,體型隨種類不同而有差別,身長多在三十公分左右,四肢粗短,具有鉤爪或吸盤,尾巴遇敵害會自動斷掉,以轉移敵人的注意力。捕捉昆蟲和其他小動物為食,溫帶和寒帶地區蜥蜴有冬眠的習性。或稱為「龍子」、「石龍」、「石龍子」、「四腳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爬蟲類動物。體型龐大,外形似蜥蜴,吻長齒銳,鱗甲堅硬,四足均有蹼。卵生。平時喜歡棲息在沼澤中,靠身體擺動及尾部拍擊在水中前進。性情凶猛,以魚、鳥、哺乳類等動物為食。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依嘴形大致可分為寬吻鱷、球吻鱷及長吻鱷。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