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鷿」的異體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chybaptus ruficollis
體長25~29公分。繁殖期時背部為深褐色,胸腹淡褐色,頰、頸側及喉部深紅色,眼黃色。非繁殖期畤顏色變淡,體上為褐色,體下及喉部為白色。喙短略為上翹。
共9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南部、非洲北部。較北方的族群有遷徙的行為。
可適應的環境種類較多,在較小型的池塘、湖泊等水域活動,也會在開闊的河流及湖邊出現。又小鷉喜歡在淺水區域活動,冬季也可以在河囗及沿海一帶發現。在繁殖期時,牠是本科所有成員之中最喧鬧的一種。當有其他個體侵入領域時,會引起一陣刺耳的叫聲及激烈的追逐,雌鳥和雄鳥會共同保衛其領域。求偶時,雌雄雙方以抖音互相唱合。巢有如一個浮在水面的平台,是由水生植物構成。一窩產卵4~6個,雌雄雙方都會孵卵,孵化期約20天。雛鳥孵化後會隨著親鳥一起活動。
鳥綱(Class Aves)
鷉目(Order Podicipediformes)
鷉科(Family Podicipedidae)
鷉(鳳頭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diceps cristatus
體長46~51公分。眼紅色,喙尖而直,暗褐色。繁殖期畤,頭頂黑色有向後延長的冠羽,耳後有叢生的飾羽,末端黑色,基部橘紅色。背部灰黑色,體側紅褐色。胸腹部白色。非繁殖期畤,紅色羽毛消失,體上為黑灰色,體下白色。雛鳥羽毛為白厎黑紋。
共3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中南部、非洲東部及南部、澳洲及紐西蘭。
偏好長滿植物水流緩慢或是靜止的小型水域,如池塘、湖泊。冬季時會遷徙到海灣或是河囗。以魚、昆蟲、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成鳥會餵食雛鳥小魚及羽毛,成鳥自己也會吞食腹及脅部脫落的羽毛。羽毛在消化道中及其他物質混合,可能有清除腸道寄生蟲的功能。繁殖期5~7月,有獨特而複雜的求偶儀式。繁殖期時,雌雄都有黑色的冠羽及橘黑相間的耳後飾羽,求偶時牠們會豎起這一些鮮豔的羽毛,配對的冠口喜歡跳舞,啣著蘆葦之類的水草,逐漸游近彼此,之後胸靠胸、頭左右搖晃,將身體舉離水面。如此的求偶舞蹈給人高貴而莊嚴的感覺。築巢在有蘆葦或是莎草科水草的湖泊與水塘中,每窩產卵4~5枚。
鳥綱(Class Aves)
鷉目(Order Podicipediformes)
鷉科(Family Podiciped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diceps auritus
體長31~38公分。喙直而尖呈灰黑色,先端黃色,眼紅色。繁殖期時,頭、後頸及背部黑色,眼後有一道金黃色及紅色飾羽。前頸、胸、腹部白色。非繁殖期時,頭頂、後頸及背黑褐色,喉、前頸、胸及腹部白色。
共2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以及北美洲北部。
鷉的求偶儀式類似冠鷉,動作複雜且令人印象深刻。牠們常常會豎起頭上鮮豔的冠羽及飾羽,使頭部看起來更大更漂亮。另外會有一種特殊的動作,羽毛平貼,身體舉離水面,將頭及頸下彎,看似一隻企鵝。築巢時以水生植物在水面上搭漂浮的平台,固定在水生植物上或是靠在接近水面的石頭上。繁殖期6~8月,每窩產卵4~5枚。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20~24天。
鳥綱(Class Aves)
鷉目(Order Podicipediformes)
鷉科(Family Podicipedidae)
黑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季頭、頸和體背黑色,眼後有一道亮澄黃色飾羽;胸和腹白色,腹側紅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次級飛羽白色。冬季頭、後頸和體背黑褐色;頰和喉污白色,前頸灰色;眼後無飾羽。喙黑色,腳淡褐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季頭頂和冠羽黑色。眼周圍和頦白色。頸上叢生棕栗色飾羽,飾羽羽端黑色。後頸和體背黑褐色。肩、翼羽上緣、次級和三級飛羽白色。前頸、胸和腹白色。眼紅色。喙和腳暗褐色。冬季頭頂羽冠和頸部飾羽消失,其餘與夏季相同。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