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81.25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目科鳥類的泛稱。主要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嘴頸皆長,以蛇、蛙、魚類、昆蟲等小動物為食,常棲息於水澤邊。善於飛行,因不具鳴管而無法發聲,僅能碰撞兩嘴表示情感。
2.參見「鵝」條。
雀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城上的一座樓亭。因常有雀棲息其上,故稱為「雀樓」。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五.藝文》:「河中府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
鯨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laeniceps rex
體長約120公分,為大型水鳥。雌雄相似,喙粗厚,末端下勾,頭大,頭頂有小冠羽;全身羽毛大致為灰色,腳長而粗壯,腳趾長。翼寬大。
分布於非洲東部中部,包括蘇丹南部至尚比亞及薩伊。
棲息於淡水沼澤溼地。通常單獨或是成對在某一特定區域活動,偏好水較深、挺水植物密佈的湖畔或是河畔,有時也會出現在濕草地或是淺水域。拍翅強而緩慢,腳向後伸直,沉重的頭後縮於肩上,會藉由上升氣流滑翔。覓食的方式是緩慢而謹慎的行走,邊走邊搜尋獵物。常常攀附在水生植物上,利用很長的腳趾,將全身重量分散。當看到肺魚、鯰魚、蛙類或是小型龜等獵物時,鯨頭會靜止不動,然後猛然伸頸張翅衝向獵物,通常捉到獵物時,也會咬到一堆水生植物,因此必須在喙中將植物及獵物分離。繁殖時單獨在高草叢中築巢,巢大型,由草莖、樹葉築成,有時底部會浸在水中。每窩產卵2枚,雌雄共同照顧幼鳥,當天氣炎熱時,親鳥會用大喙裝水回巢淋在幼鳥身上...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鯨頭科(Family Balaenicipid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形目。喙長,呈黑色、楔形。尾為圓尾,腳為紅色,特長而有力。體除後半段黑色外,上下均為純白色。
非洲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toptilos crumeniferus
體長約150公分。雌雄相似,頭頸部皮膚裸露,頭部顏色為紅黑間雜,頸部前方有一個肉垂,淡肉色,有些許黑斑。喙粗壯,直而尖。腳粗壯而長,灰黑色,背上灰色,胸腹部白色,翼寬大利於盤旋。
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熱帶以及亞帶熱地區。無遷徙行為。
棲息於草原及沼澤,有時會很靠近人為棲息的環境。為大型的腐食性鳥類,吃食各種動物的屍體,常常吃獅子獵食後剩下的殘骸,或是在人類的垃圾堆中覓食,粗壯而末端尖的喙有利於其撕開屍體,頭頸部裸露的皮膚可以避免在伸入動物體內時弄髒羽毛。會侵入紅鶴群(Flamingo, Phoenicopterus spp)的繁殖區,捕食幼鳥及卵,有時甚至獵食成鳥。頸部前方的肉垂包括一個汽囊狀構造,可以藉由鼻孔充氣而脹大或是洩氣而變扁平,其功能不是貯存食物,而是與繁殖期的展示行為有關。飛行時拍翅緩慢沉重,會隨著氣流盤旋爬升高度。成群築巢,巢位於樹上或是懸崖岩壁上,由大量的樹枝堆成,中央下凹,邊緣有樹葉及小樹枝。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科(Family Ciconi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下鼻旁高起的四邊形骨頭。《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一雙刺蝟眼,兩個骨腮。」也作「顴骨」。
東方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iconia boyciana
大型水鳥,體長約100~115公分。眼周圍為紅色的裸毛區,腳粗壯,為鮮紅色,喙黑色,長而尖,身體大致為白色,飛行時黑色的初級飛羽及次級飛羽與白色的體羽形成強烈對比,亞成鳥羽色污黃白色。
分布於亞洲東北部及東部,於西伯利亞、中國東北及韓國繁殖,冬季至中國南部、印度度冬。
生活於開闊的溼地。以魚、蛙、昆蟲及鼠類為主要食物,覓食棲地為溼地,但因溼地因人為排水而逐漸減少或是消失,導致族群數量持續下降。3~7月繁殖,巢材為樹枝。自然的築巢地點為樹上及懸崖。繁殖期有許多特殊行為,其中一項是雌雄鳥用喙互碰,有歡迎回巢的意味,此行為會持續到整個繁殖期。每窩產卵3~5枚,數量稀少,為瀕危鳥種。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科(Family Ciconi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莖下部光滑。葉三角形,3深裂。花2朵簇生;花梗長1-3 cm。

大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hoenicopterus ruber
長約145公分。頸長、腳長。喙基部粉紅色,末端下彎處黑色。全身羽毛粉紅色,頭頸部顏色較深,腹部及尾羽顏色較淡,飛羽黑色。
共2亞種,分布於美洲之加勒比海沿岸至巴西東北、歐洲南部至地中海地區以及亞洲之印度次大陸。
及其他紅一樣,飛行時頭部及腳伸直,擅於長距離飛行。獨特的喙及舌頭是因食性而演化出的結果,特別適應在鹽水湖泊或是鹼性湖水中覓食;覓食的時候,頭部朝下,將喙浸在水中,左右搖晃。牠們可以用喙部的梳狀構造將水吸入,濾食鹹水中的浮游動物及浮游植物,例如豐年蝦、昆蟲、甲殼類、矽藻及其他藻類;但是適合覓食的鹹水湖並不多,因此紅必須成群長距離在湖與湖之間飛行遷移。於泥灘或是鹹水湖畔築巢,巢為碗狀以泥巴築起的凸起物,中間下凹,親鳥會不時修補鳥巢;築巢區中,巢與巢的距離很近。雛鳥孵出時,喙直,全身密佈白色絨毛。
鳥綱(Class Aves)
目(Order Phoenicopteriformes)
科(Family Phoenicopter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iconia nigra
體長95~100公分。體型高大,喙腳粗壯而均呈紅色,腹部白色,身上其他部位為帶有紫色及綠色光澤的黑色。
分布於歐洲中部及南部、非洲南部及亞洲南部。繁殖期後會向南遷徙度冬。
常單獨活動於開闊的沼澤、湖池等溼地,以魚類、蛙類及甲殼類為食。繁殖期4~7月,築巢於樹上或是懸崖岩壁,每窩產卵3~5枚,卵為白色帶有淺黃色斑。雌雄共同育雛,幼鳥於孵化後約75天離巢。在習性上與白不同的是,黑對人類的警覺性很高。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科(Family Ciconiidae)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