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0.76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鸞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的座車。《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後會鸞駕反旆,群虜寇攻。」《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又于劍門,奉迎鸞駕,護送至成都,拂衣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車輛的總稱。如:「鸞駕」、「車駕」、「整駕出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的一種神鳥,似鳳凰。《說文解字.鳥部》:「鸞,赤神靈之精也。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頌聲作則至。」《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2.繫在馬上的鈴鐺。通「鑾」。《楚辭.屈原.離騷》:「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3.姓。如戰國時趙國有鸞繳。
護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同前往,並保護其安全。《初刻拍案驚奇》卷七:「玄宗幸蜀,又于劍門奉迎鸞駕,護送至成都,拂衣而去。」《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那山東的路是著名難走的,所以特派兩個親兵護送。」
淨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舊日朝會的儀仗。用綢纏繞編成的軟鞭,鞭稍塗蠟,揮打時發出陣陣響聲,使人肅靜。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一折:「淨鞭三下響,沒揣地半張鸞駕從天降,舉首彷彿見君王。」《水滸傳》第一回:「鳳尾扇開,白玉階前停寶輦,隱隱淨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也稱為「鳴鞭」、「靜鞭」。
將相雙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文武大權。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則怕他夫妻百年,招了這文武兩員,他家裡要將相雙權。」元.王伯成《貶夜郎》第四折:「他雖無帝主宣,文武雙全,將相雙權,鸞駕齊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