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默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不出聲,在心中背誦。宋.蘇軾〈次韻孔毅父集古人句見贈〉詩五首之四:「不如默誦千萬首,左抽右取談笑足。」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手鈔默誦,雞鳴不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憑記憶讀出或寫出。如:「默誦」、「默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出聲音。如:「朗誦」、「誦經」、「背誦」、「誦讀」。
讚美。通「頌」。如:「稱誦」、「傳誦」。
落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書畫上題署姓名、字號、書寫年月、詩句跋語等,皆稱為「落款」。《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荊公默誦此詩一遍,問香火道人:『此詩何人所作?沒有落款。』」《老殘遊記》第一二回:「人瑞看了,說道:『好詩!好詩!為甚不落款呢?』」
背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記文句而默誦之。《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紅樓夢》第七三回:「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內可背誦的,不過只有『學庸』、『二論』是帶注背得出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穿。《紅樓夢》第一四回:「又有十三眾尼僧搭繡衣,靸紅鞋,在靈前默誦接引諸咒,十分熱鬧。」
張養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D1269~1329年),年六十一歲。幼有義行,年方十歲,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他便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士。後遊京師,獻書於平章不忽木,不忽木見書甚為欣賞,辟為禮部令史,仍薦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親至其家問疾,四顧壁立,嘆曰:「此真台掾也!」遂改授堂邑縣尹,尋拜監察御史。 政治生涯武宗時上疏論時政,言詞過切,當國者不能容之,遂除翰林待制,復構以罪罷之,其品格之高,可以想見。仁宗時應召再出,官至禮部尚書,後以老父年高急待奉養為由,棄官歸隱,所居有泉石花木之勝,優遊其間,雖...
禱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神禱告時所默誦的話。如:「她在吃飯前都會先唸一段禱詞。」也作「禱告詞」。
香火道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廟宇中管理燒香、點燈等雜事的人。《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荊公默誦此詩一遍,問香火道人:『此詩何人所作?』」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