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1.02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鼉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巨大的爬蟲類。長二公尺餘,穴居於池沼底部,為大陸地區特產動物。參見「鼉」條。《西遊記》第四三回:「那模樣像一個大鱉,不然,便是個鼉龍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的動物。頭生角、鬚,身似大蛇,有鱗、爪,能飛天、潛水,忽來忽去,有雲相襯。
古代用以比喻君王。如:「龍袍」、「龍體」、「真龍天子」。
借指首領或豪傑才俊。如:「人中之龍」、「臥虎藏龍」。
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巨大的動物。如:「恐龍」、「雷龍」。
龍舟:龍形的船。通常在端午節舉行划船比賽時使用。如:「大家一起去看龍舟比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鼉科。長約二公尺餘,背部暗褐色,有六橫列角質鱗,具黃斑和黃條。腹面灰色,有黃灰色小斑和橫條。尾部有灰黑相間的環紋,四足,前肢五指無蹼,後肢四趾具蹼,穴居於池沼底部,以魚、蛙、鳥、鼠為食。為大陸地區特產動物,分布於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帶。皮可製鼓。也稱為「鼉龍」、「靈鼉」、「豬婆龍」、「揚子鱷」。
鞔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皮革四周附著於鼓框上,做成鼓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列位豈不聞說,龍有九子乎?內有一種是鼉龍,其皮可以鞔鼓。」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