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鼬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種類很多,廣布於歐亞非及南北美洲,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以鼠、蛇、鳥、魚等為食物。印度及大陸華南地區常見的黃腹鼬即鼬鼠的一類。也稱為「黃鼠狼」、「黃鼬」、「貔子」。
Mustela sibirica (Pallas, 1773)
體色由頭至尾包括四肢呈暗黃褐色,腹部較淡,但背腹之間並無明顯的交界,喉部有白斑,但大小不一;雄獸頭軀幹長28~39公分,尾長15.5~21公分,體重650~820公克;雌獸頭軀幹長25~30.5公分,尾長13.3~16.4公分,體重360~430公克。
歐洲俄羅斯東部到西伯利亞東部、泰國、日本、台灣。
主要分布在森林中,但有時也會靠近城鎮,會以樹洞、樹根、石頭之間、囓齒類的地洞、甚至建築物為窩穴,用毛、羽毛、乾樹葉鋪在窩內;動作敏捷、嗅覺與聽覺佳,會爬樹,也會游泳,主要為晨昏或夜間活動,有時也會於白天追逐獵物,一晚可移動8公里,食物包括小獸類、鳥、蛇、蜥蜴、蛀、昆蟲等,冬天可能有儲食行為;交配季在冬末初春時,幼獸在4~6月出生,懷孕期28~30天,一胎2~12仔,1個月後睜眼,2個月後斷奶,8月末時幼獸離開母獸,但同窩的個體可能在秋天一起播遷,圈養下壽命可達7年10個月。黃鼠狼是亞洲鼬的一個亞種,在台灣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3,500公尺之各種森林、高山草原或山徑附近;約於3~4月繁殖,...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鼬鼠芋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殼呈倒錐形,螺塔低平,帶黑色斑,體層呈淡黃色,肩下有黑條紋白色帶,腰部有白色橫帶,在帶兩側有深褐色斑點。殼呈約6公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動物。俗稱為「老鼠」、「耗子」。體形小,腳短尾長,喜穴居,牙尖齒利,會破壞器物及傳染疾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肉目貂科鼬屬動物的總稱。體型大小不一,嗅覺、視覺靈敏,動作迅捷。身體細長、足短,適於在石隙、洞穴中捕食,以鼠類、松鼠為食。穴居,晝伏夜出,梟類為其主要天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鼬鼠。江東人稱為「鼪」。《集韻.去聲.勁韻》:「狌,鼠屬。」《莊子.秋水》:「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莊子音義中》:「狌,崔本作鼬。」
臭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類鼬鼠科。形似鼬,大如貓,毛色黑,尾部有一對臭腺,可分泌臭液驅散敵人。多棲於灌木叢中及河濱等地,產於美洲或非洲。
黑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類鼬鼠科。體長約四十公分,顏色從淡黃灰至黑褐色,尾短粗,毛密厚,爪尖銳,善於樹中爬行。夜行、雜食,吃小動物及果實、芽、樹皮等。毛皮可作高級皮衣。也稱為「紫貂」。
黃鼠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鼬鼠的別名。參見「鼬鼠」條。
黃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鼬鼠的別名。參見「鼬鼠」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