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3.71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銅胎畫琺瑯嵌蒔繪漆片花卉鼻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使小巧如鼻煙壺,亦出現同時揉合亞洲和西方的裝飾風格。如中心開光的金漆梅花紋片,表現出流行於歐洲市場的日本蒔繪圖樣,而開光外的白地梅花和蝴蝶,則為中國傳統紋飾,象徵文人的氣節和長壽。
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雍正朝的琺瑯承繼康熙朝而發揚光大,其特色主要為構圖的錦地開光式、題材的傳統花鳥畫、色調的彩黑色錦地及款識的吉祥物邊框。 本器胎為乳白色半透明玻璃,器形仿竹節形制、青黃地上繪翠竹綠枝及鮮活的蜘蛛,是極富文人畫氣息的清雅主題。在三截段的仿竹外皮上,更擬作了斑竹上的點點淚痕,十分逼真傳神。帶銅胎畫琺瑯黑地彩繪雙蝶蓋與牙匙,彩繪相對雙粉蝶,在黑地上更增鮮艷動感。蓋緣金邊一週,有富麗之象。底部錦地上開光,以吉祥圖象──靈芝為款書外框,在白地上朱書楷體「雍正年製」四字。 此鼻煙壺印驗了雍正朝鼻煙壺的各項特色,十分珍貴重要。雍正十年造辦處活計檔記載當時玻璃廠作品中有「涅白玻璃畫琺瑯竹瓶」,疑即此件。
玻璃內繪行旅圖鼻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七世紀末西洋的鼻煙鼻煙盒進入中國;盛清時期,西洋各國及羅馬教廷常以鼻煙鼻煙盒進獻朝廷。鑒於以鼻煙盒盛裝鼻煙並不十分理想,於是當時人將明朝人用來裝平安散、驅風油一類的斂口小藥瓶加以改良,成為我們現在所見的鼻煙壺形式。瓶蓋用軟木塞塞緊,軟木塞中間插上一根小長把細匙,好舀出鼻煙,或盛在小碟上,或盛在手心裡,再捻出一些入鼻嗅用,《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就有一段晴雯生病,頭疼、鼻塞的症狀,靠賈寶玉的鼻煙,通了鼻塞的描述。有清一代,隨著鼻煙的風行普及,鼻煙壺相當流行,盛清時期就有各種材質製成的精采作品,嘉慶時期在鼻煙壺製作上的重大創新,就是內繪技法的使用。在小小的玻璃鼻煙壺內壁作畫,想來就是一件極度困難任務,先以金剛砂和小鋼珠倒入壺內搖晃,讓表面變粗糙,顏料容易附著,再以特製有弧度彎頭的細尖竹筆,伸入口徑往往不到半公分的壺內描繪。此件作品描繪鄉野景緻,人物、建築的精細繪製,山石甚至作出渲染的效果,一面近頸處有工匠署名,「寫於冬月,周樂元作」,此壺為清宮舊藏,周樂元活動於十九世紀末,因此此件鼻煙壺應屬十九世紀末地方上貢的作品。
鼻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鼻子吸入的粉狀煙末。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和氣味,可裝在鼻煙壺裡隨身攜帶。鼻煙是由外國傳入中國的,明朝永樂年間三保太監下南洋時帶回,或說是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人利瑪竇來華,開始傳入。《紅樓夢》第五二回:「王太醫又來診視,另加減湯劑。雖然稍減了燒,仍是頭疼。寶玉便命麝月取鼻煙來給他嗅些,痛打幾個噴嚏就痛快了。」
鼻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裝粉狀煙末的小瓶子。由陶瓷、瑪瑙或象牙等材料製成,雕鏤細膩精美,常被人視為玩物或古董珍藏。《負曝閑談》第一○回:「在腰裡掏出套料的鼻煙壺來,把鼻煙磕在手心裡,慢慢的聞著。」
鼻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鼻煙壺的盒子,通常由黃金、黃銅、玳瑁、木頭、玻璃和陶等材料製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燃燒時所產生的氣體。如:「煙囪」、「冒煙」、「黑煙」、「油煙」、「炊煙」。
在硝石中摻雜化學藥品製成的燃放物,燃燒時能噴射出燦爛的火花或各種變幻的景象,供人觀賞之用。如:「煙火」、「煙花」。
山川雲霧、水氣等。如:「煙波」、「煙霧」、「煙霞」、「過眼雲煙」。
特指鴉片。如:「煙土」、「煙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及動物負責嗅覺及呼吸的器官。
開始的。如:「鼻祖」。
器物上隆起或突出供把握的部分。如:「門鼻」、「印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陶土或金屬製成的容器。小口大腹,通常用來盛裝酒漿、茶水或其他東西。如:「水壺」、「酒壺」、「茶壺」、「鼻煙壺」。
紅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占據臺灣的荷蘭人。後泛稱歐洲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我這個是大西洋紅毛法蘭西來的上好龍井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