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敘事治療(narrative_therapy     
瀏覽人次:28378 收藏人次:535004
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2.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 126-127
系統減敏感法_(systematic_desensitization     
瀏覽人次:23699 收藏人次:944750
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p. 295-2972.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186
認知治療法(cognitive_therapy     
瀏覽人次:16788 收藏人次:466726
,示範理性的思考方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認知治療法英文關鍵字:(cognitive therapy 參考資料1. Gerald C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2.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
內隱記憶(implicit_memory外顯記憶(explicit_memory     
瀏覽人次:15271 收藏人次:273044
整體來看長期記憶可被分為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或稱非陳述性記憶(non-declarative memory以及外顯記憶(explicit memory或稱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兩大類。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關鍵點,在於「意識知覺」(conscious ...
多重模式治療(Multimodal_therapy     
瀏覽人次:13308 收藏人次:283476
I.D.Lazarus提出 BASIC I.D.,以七大功能來解釋人格結構:Behavior(行為、Affective Processes(情感反應、Sensation(感覺、Images(形象、Cognitive(認知
六詩(詩六義     
瀏覽人次:11596 收藏人次:0
  「六詩」之名,見於〔周禮.太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詩序.大序〕亦稱:「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大序僅就風、雅、頌三者,闡釋〔詩經〕的教化作用,並未言及賦、比、興。鄭玄〔周禮.太師〕注,及朱熹〔詩集傳〕則有所發揮補充。總括六者的要義是:
1.風: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換句話說,「風」就是上對下的感化,藉著詩歌的流傳,而收風行草偃之效;在下者藉著歌詠,委婉諫諷,不直言君上之過失,故不傷其尊嚴而使聞者戒。又「風」亦可指詩體,〔詩經〕有十五國風,計一百六十篇。2...
行為學習理論(Behaviourist_Theory     
瀏覽人次:11452 收藏人次:220209
行為學習論也被稱為刺激—反應學習論(或簡稱S-R theory,主要是根據行為主義的基本要義而提出的理論觀點。此理論認為操作制約是人類學習的主要歷程,也是獲得經驗的學習歷程。另外,行為學習論也重視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他們認為學習的結果是表現在行為的改變上,並強調外在事件對個體的影響,他們不認同個體的自由意志,也因此被認為是決定論者。行為學習論者在教育上主張使用增強與懲罰兼施,而不重視內在自發性的動機,強調外在控制的訓練價值。行為論者認為增強作用是行為習得的關鍵,個體的反應若能帶來回饋,就會被增強而保留這個行為。正負增...
自我肯定訓練(Assertiveness_training     
瀏覽人次:10885 收藏人次:363529
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p. 3012.張明麗. (2010). 自我肯定訓練團體對女性幼教師自我概念之影響 The Influences of Assertion Group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Self-Concept of Fe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s befo...
法國(France     
瀏覽人次:8779 收藏人次:392663
總結性評量(summative_evaluation     
瀏覽人次:8735 收藏人次:116372
來選擇適當的評量形式,也因為目的的不同,各種評量的使用時機也會因此而不同。 參考資料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精華書局。鄔佩麗(2005。輔導與諮商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Woolfolk, A. (200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th ed.). Boston, M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