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1.53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Lejeunea flav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著生於常綠樹林之樹幹或枝上,或葉附生。黃綠色~黃色。莖長5~10mm長。葉背片疊生,廣開張,橢圓形,全緣,圓頭。腹片為背片的1/4長,橢圓形。葉細胞12~20μm,略厚壁,三角隅小。油體每細胞3~15個,圓~橢圓形,5~10μm,微粒聚合體。腹葉略疊生,廣彎入而著生於莖,寬度約為莖的4倍,圓形~卵形,2裂,裂深1/2,切角狹窄,裂片狹三角形,鈍頭。
Amata perixanth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ata wileman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ata edwardsi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性成蟲2.2-2.4公分,雌性成蟲2.3-3.3公分,頭頂黑色,頸部黃色,胸背板黑色無黃斑,腹部第一節及第四節具明顯黃色環帶,腹部側邊有黃斑,前翅為基本斑型,無小斑,F1呈方形。分佈於中國福建及台灣中南部山區。
Amata formosensi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蟲展翅3.9-4.6公分,翅面黑色密布長條狀的空窗,前翅近前緣有4枚長條狀空窗,近頂角的2枚合併,近外緣有4枚條狀空窗緊鄰,頭胸背板及腹部末端黑色具藍色光澤,腹背中央黃色,腹部有3條藍黑色的橫紋。三環大斑鹿子蛾胸腹部形態與三環小斑鹿子蛾(Amata nigrifrons)相似,但三環小斑鹿子蛾前翅外緣第三枚為小斑,三環小斑鹿子蛾後翅透斑面積也比三環大斑鹿子蛾小很多,故可以區分兩種差異。三環大斑鹿子蛾分布於中國和台灣,在台灣不常見。
Amata lucern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黑腹環鹿蛾成蟲展翅約4.0-4.3公分,觸角黑色絲狀,頭部黑色,胸部黑色,前胸中央有一黃色大斑,腹部具黃色環帶呈黑黃相間,腹部末端黑帶較寬,前翅F1橢圓形和F2相互分隔,F4狹長上方有一小斑,前翅基部及後翅內緣佈有黃色鱗粉,後翅有6個斑。台灣陽明山、新店、阿里山、關仔嶺、知本、恆春等北中南山區均有分布,成蟲期於4-8月。
Amata hirayam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狹翅鹿子蛾,成蟲展翅2.8-3.4公分,胸背板具兩枚黃斑,前翅F4上方有一小斑,F5斑右側突狀長於F6斑,明窗鹿蛾與黃窗鹿蛾(Amata flava)及黑腹環鹿蛾(Amata lucerna)極為相似,但明窗鹿蛾於各翅斑無黃鱗粉,只有前、後翅基部有黃鱗粉,且明窗鹿蛾體型比黑腹環鹿蛾小,腹部黑帶也比較細窄。明窗鹿蛾分佈於全台各地山區,成蟲期為3-8月,幼蟲食草為茶、桑、蔥麻、柑橘等植物。
Lemnalia flav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珊瑚群體為分枝形,分枝細而柔軟,柱部表面光滑、無珊瑚蟲。珊瑚蟲僅分布在小分枝頂端,不成叢或穗狀,收縮時呈小突起狀,粗糙如砂紙。珊瑚蟲基部無骨針支持束,骨針細長紡錘形,柱部表層骨針半月形或六輻星形。生活群體呈黃褐或淡褐色。
Malaxella flav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頂亞中長與基寬相等,側脊近乎直,亞中脊於端部接合,Y字型脊起之主幹不明顯,前額中長為最寬處的2.4倍,最寬處位於單眼,側脊近乎平行,中脊簡單,後唇基基寬超過前額端寬,口針長稍超過中足轉節,端節稍短於亞端節且長為寬的2.8倍,觸角稍長,第一節長為寬的2倍且與第二節之比為1:3.1,第二節稍長於前額中長,前胸背板側脊達後緣,一般體色為黃色至橘色,複眼黑色,觸角及腹部較呈紅色,生殖器黃色,前翅灰黃色且透明,翅脈與前翅同色,雄蟲尾節相當大且左側端角具一粗壯突起,生殖節側緣近乎平行且開口不對稱,具有兩個中央腹面突起而左側較高,陽具之陽莖呈管狀,把握器稍不對稱,基部寬且端部漸窄,長翅型雄蟲體翅長為3.8...
Arichanna postflav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展翅長約 61-66mm;雄蟲觸角雙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頭部、胸部、前翅、腹部暗灰色,後翅基半部暗灰色,後半部黃色;前翅前中線、後中線、亞外緣線與外緣線由各脈所區隔呈黑色寬斑,端室外側具有另一黑斑;後翅端室外側有黑斑,後中線與亞外緣線同前翅者。外觀近似於裡黃星尺蛾(Arichanna jaguararia wangi),然該種前翅各線紋段黑斑大小較不一致,端室外側斑明顯較大而方,以此可作初步區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