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03.72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Ephacerella glebos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之稚蟲有下列形態特徵:1.全身體色為暗黃色和暗棕色之間。 2.頭部:額區具有一對瘤突及長細毛叢。小顎鬚發育良好,其端部到達或超過小顎之外瓣-內葉複合體(galea-lacinia)之端部。另外,小顎之外瓣-內葉複合體的腹面近端部具有一大型圓鋸齒狀突起。3.腹部:腹部背板II至IX近後緣處各具成對的瘤突(腹部背板X則無明顯瘤突)。腹鰓存在於腹節III至VII。鰓III至VI大小相近,鰓VII極小。 體長:老熟稚蟲,雄蟲:10.50-12.40mm。雌蟲:12.50-13.80mm。此種為台灣特有種。
Caenis montan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之稚蟲與同屬之C. granifera相當相似,可由下列形態特徵分辨: 1.體形較大。 2.頭部:頭部表面密生圓形顆粒,兩頰區外緣強烈的外凸。 3.胸部:前翅芽表面具有寬窄交錯分布的顆粒狀帶。另外,中、後腳的腿節具較為少量的毛且毛的形式與分布與C. granifera不同。 4.腹部:第八腹節背板後緣的毛和C. granifera相比較短。腹鰓II大型,骨化且具保護性(在此稱之為保護性鰓(operculate gill)),會蓋住其後的鰓葉。保護性鰓為棕色,後緣及側緣顏色較淡。另外,在保護性鰓背面具有尖錐形瘤突及珊瑚狀的微細表皮突起(microtrichiae)。 保護性鰓之後側緣具少許的...
Ephacerella montan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之稚蟲與同屬之E. glebosa相當相似,可由下列形態特徵分辨:1.全身體色為棕色和暗棕色之間。 2.頭部:小顎鬚較E. glebosa短,其端部只達小顎之外瓣-內葉複合體(galea-lacinia)之中央處。另外,小顎之外瓣-內葉複合體的腹面近端部具有一大型圓鋸齒狀突起。3.腹部:和E. glebosa不同,腹部背板瘤突較長且明顯,並且在腹部背板X後緣有一對小而鈍的瘤突。腹鰓存在於腹節III至VII。鰓III至VI大小相近,鰓VII極小。 體長:老熟稚蟲,雄蟲:10.20-12.35mm。雌蟲:11.40-13.90mm。此種為台灣特有種。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