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cucurbitarum     
瀏覽人次:231 收藏人次:0
菌絲直徑 2.6-8.3微米。培養基上正菌株生長5天乾重量0.3241克,而負菌株生長5天0.3038克。形成大型孢子囊和單孢性孢子囊。大型孢子囊形成時末端先膨大,膨大後形成柄,大型孢子囊球型,深黑色且孢子囊壁上有裝飾物。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大小為66-160微米,而負菌株則為 65-131微米。大型孢子囊孢子卵圓形,兩端有毛刷狀附屬物,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13-31 x 12-25微米,而負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11-29 x 9-13微米。單孢性孢子著生在孢囊梗分枝末端泡囊的小梗上,單孢性孢子囊柄上的泡囊在孢子成熟後脫落。單孢性孢子囊孢子褐色,紡錘型, 其壁上有明顯的橫紋,正菌株單孢性...
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infundibulifera     
瀏覽人次:227 收藏人次:0
菌絲直徑 3.4-8.8微米。培養基上正菌株生長5天乾重量0.3714克,而負菌株生長5天則為0.3038克。形成大型孢子囊和單孢性孢子囊。大型孢子囊形成時末端先膨大,膨大後形成柄,大型孢子囊卵圓型,淡褐色。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大小為28-80 x 31-60微米,而負菌株則為 25-78 x 31-63微米。大型孢子囊孢子卵圓形,淡褐色,兩端無毛刷狀附屬物,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8-28微米,而負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11-26 x 10-14微米。單孢性孢子著生在孢囊梗分枝末端泡囊的小梗上,單孢性孢子囊孢子柄上的泡囊在孢子成熟後不脫落變成漏斗狀。單孢性孢子囊孢子褐色,球型, 其壁平滑,單...
Cespitularia stolonifera     
瀏覽人次:226 收藏人次:0
珊瑚體分枝形,由少數分枝構成,共肉組織柔軟,而且有些透明。珊瑚蟲單型,分布在分枝及柱部頂端,伸展時高達5 mm,受刺激時僅部分收縮。骨針少而小,片形或圓球形,直徑約0.02~0.04 mm。生活群體的共肉組織呈白色或乳黃色,珊瑚蟲有較深顏色,尤其是觸手部分,通常呈褐色。
Lichtheimia corymbifera     
瀏覽人次:199 收藏人次:0
菌種接種於PDA培養基上,在37℃培養環境下,只需四天就能覆蓋直徑90 mm的培養基表面,菌落顏色為白色。在43℃培養環境下,生長不良,培養兩星期後,菌落直徑約40.0 mm,顏色為白色,菌落周圍常具有灰色(Pantone色卡:400 U)至深灰色(Pantone色卡:406 U)孢子囊密集生成帶。沒有特別氣味。
匍匐莖末端具有一大的孢子囊,初級孢子囊柄自匍匐莖上生出,初級孢子囊柄長度約100.0 –160.0 ( -184.0 ) μm,寬度4.0 – 6.0 ( - 12.0 ) μm之間。次級孢子囊柄於自匍匐莖生出之初級孢子囊柄再生出。多為輪生,次級孢子囊柄長度約50.0 – 70.0...
Ctenoplusia furcifera furcifera     
瀏覽人次:191 收藏人次:0
Caenis granifera     
瀏覽人次:187 收藏人次:0
本種之稚蟲與同屬之C. argillosa相當相似,可由下列形態特徵分辨: 1.頭部:頭部表面密生圓形顆粒。 2.胸部:前翅芽表面具有寬窄交錯分布的顆粒狀帶。另外,中、後腳的腿節具長尖毛(與C. argillosa不同,不具有雙叉棒狀毛)。 3.腹部:第八腹節背板後緣僅具有長細毛,第九腹節側緣具有長短交錯生長的細毛。腹鰓II大型,骨化且具保護性(在此稱之為保護性鰓(operculate gill)),會蓋住其後的鰓葉。保護性鰓底色為白色,但有三塊棕色區域分別分布在Y形脊的中脊兩側及內、外脊之前。另外,在保護性鰓表面密生圓形顆粒。 保護性鰓之後側緣具有長短交錯生長的細毛(與C. argillos...
Vekunta intermedia     
瀏覽人次:185 收藏人次:0
一般體色為均勻的黃色,前胸背板稍白色,中胸側片具黑色斑點,腹部背面淺黑色,前翅及後翅為黯淡的白色,頭頂基寬比中長為1.3:1,端部比基部為1:1.8,前額中長比最寬處為2.2:1,單眼間距比最寬處為1:1.4,前翅長為寬的3.1倍,雄蟲體長(含前翅)為5.3至5.7公厘,前翅長為4.6至4.8公厘,雌蟲體長(含前翅)為5.7至6.3公厘,前翅長則為4.8至5.3公厘,雄性生殖器之尾節稍長於生殖節之高,基半部寬且端部稍微向下彎曲,以背面觀則長為寬的2.3倍,生殖節之背後方突起為三角形,陽莖之鞭狀體延伸至中央,以左側面觀可見一短突起,同樣位置於右側面觀可見一長突起,把握器細長且端部四分之一處向上彎...
Vekunta fera     
瀏覽人次:183 收藏人次:0
一般體色淺黃褐色,中胸之側脊褐色,頭頂及前胸背板較淺色,中胸具有圓型的黑色斑點,腹部背區淺黑色,前翅灰色而於基部較深色,後翅黯淡的白色且翅脈為褐色,頭頂寬基寬比中長為1.5:1,端部比基寬為1:1.6,前額中長比最寬處為2.2:1,單眼間距比最寬處為1:1.7,前翅長為寬的3.2倍,雄蟲體長(含前翅)為5公厘,前翅長為4.3公厘,雄性生殖器之尾節短於生殖節之高度,尾節之基半部寬,端部變細並向下彎曲,以背面觀之則長為寬的2.8倍,生殖節於背後方有一突出,陽莖於左側面觀於中央背方有一短突起,於右側面觀於有一相當長且直的突起,把握器延伸至接近尾節端部且呈亞平行並於端部向背面彎曲。
Prolophota trigonifera     
瀏覽人次:179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8mm;下唇鬚棕色向前背方延伸;頭部、體軀與雙翅粉白色;前翅外緣中段向外突出,翅身散布黑色小點斑,前緣亞頂區具有一個梯形棕黑色斑;後翅散布黑色小點斑,外緣中段稍向外突。
Lymantria umbrifera     
瀏覽人次:177 收藏人次:0
本種翅紋顏色多變,其變化可從灰白色至灰黑色;雌雄成蟲主要特徵為前翅橫脈紋上具有明顯黑色鱗片,並呈一連續無間斷L紋路。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