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3.12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Web 3.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Web3.0這一個名詞,較為著名的應該是2006年1月Jeffrey Zeldman在A List Apart網站所發表的文獻。不過不像Web2.0是為了行銷而創造的名詞,比較能賦予所指的意義,Web3.0則一直有許多的爭論,而無法有一明確的定義。然而參考Web1.0,Web2.0的分際,可以大致歸納出Web3.0所代表的意義。Web1.0大多是唯讀的網頁內容,資源由網站經營者提供;Web2.0則是大多為讀寫互動的網路世界,資源透過使用者共建共享,社群對於網路生態的主導影響越來越大;Web3.0便是將Web2.0的精神發揮到極致,讓網路資源達到無所不在的境界,並且回歸以個人為本質的可攜...
Weber思想的科層體制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Weber思想的科層體制模式目錄1 理論2 特徵3 科層體制的反功能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根據Weber所言,分工和專門化表示「以科層管理結構為目的之普通活動,此活動是以固定的方法被分配而成為正式責任」。因為組織大部份的任務都太複雜,而無法由單一個人完成,所以將職務分工,可促進效率。例如:學校的分工主要是以教學為目的;在分工部門之內,其次級專業則是根據層級(小學、中學)以及科目(數學、科學等)。 特徵在領導者權利的賦予資格上,主要有三種方式,...
Web 2.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從2001網路電子商務泡沫化後,基於下列三項因素:(1)產業出現許多新的網站應用模式;(2)開放原始碼的推動;(3)寬頻及上網人口的普及性,加速了軟體應用的傳遞與分享。因此,在O’Reilly Media創辦人兼執行長Tim O’Reilly與MediaLive國際公司在2001年經過腦力激盪後提出了「Web 2.0」這一個名詞,以代表新的網路應用模式,而與傳統的模式做為區隔。雖然最初O’Reilly提出Web 2.0的這一個名詞,只是概念性的表述,而未被明確定義,經過2004年的國際研討會,以及之後各個領域的不斷探討,逐步界定了Web 2.0的涵義。
Web 2.0是...
Tim O'Reilly (2005). 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Retrieved March 6, 2012, from http://oreilly.com/web2/archive/what-is-web-20.html.
B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