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展長才     
瀏覽人次:3066 收藏人次:0
人能發揮其特有的才能。如:「為了一展長才,他辭去工作,與朋友共創新興的微電腦事業。」
    
瀏覽人次:40961 收藏人次:7692183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27101 收藏人次:8170856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生長、發育。如:「成長」。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瀏覽人次:17424 收藏人次:6630400
能力。如:「才幹」、「才能」、「才藝雙全」、「多才多藝」。
有能力的人。如:「人才」、「天才」。
譏稱某種人。如:「蠢才」、「奴才」。
方、始。如:「方才」、「他現在才發現他的錯誤。」
僅僅。如:「他才十歲大。」、「他才給我十塊錢。」
表示強調的語氣。如:「他別再喊累了,我才累呢!」
    
瀏覽人次:14392 收藏人次:2857124
打開、舒張。如:「展開」、「展信」、「舒展」、「展顏」、「展翅」、「愁眉不展」。
陳列。如:「展覽」、「展示」。
陳列事物以供參觀的活動。如:「書展」、「特展」。
事情的演變。如:「發展」、「拓展」。
放寬、延長。如:「展緩」、「延展」。
實施。如:「施展」。
長才     
瀏覽人次:1065 收藏人次:144576
特出、專精的才能。如:「一展長才」。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29589 收藏人次:1044747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 解釋懷,懷有。遇,際遇。指人懷有才學而不得施展。 出處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卷五:「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偏則自己懷才不遇。」 故事 補充(1)相似詞:蛟龍失水、匏瓜空繫(2)反異詞: 蛟龍得水、一展長才 例句他空有才華,卻不被長官重用,還被同事惡意排擠,難怪會有懷才不遇之慨。=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408,金安文教機構
待價而沽     
瀏覽人次:24032 收藏人次:1733244
「待價而沽」原作「善賈而沽」。子貢是孔子眾多弟子之一,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並且口才極佳。他一直覺得自己的老師學問好,又具才幹,像現在這樣被埋沒實在太可惜了,應該投靠一個賢能君主以一展長才。於是他問孔子:「有塊美玉在這裡,您認為應該找個木匣子把它收藏起來,還是求個好價錢賣了呢?」孔子一聽就明白子貢話中所指,便回答:「賣了吧!賣了吧!我是在等有人出高價呢!」這段師生對答中,是把懷才不遇的孔子比喻成美玉,把期待中的賢能君主比喻成識貨的好商人。孔子為了尋找願意出高價的人,花費了十三年周遊列國,直到六十八歲那年才放棄希望,返回故鄉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後來「待價而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
藏器待時     
瀏覽人次:3979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比喻人平時應勤修學習,以待時機到來而一展長才。《梁書.卷二.武帝本紀中》:「若有確然鄉黨,獨行州閭,肥遁丘園,不求聞達,藏器待時,未加收採。」
善價而沽     
瀏覽人次:2527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待價而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待價而沽」原作「善賈而沽」。子貢是孔子眾多弟子之一,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並且口才極佳。他一直覺得自己的老師學問好,又具才幹,像現在這樣被埋沒實在太可惜了,應該投靠一個賢能君主以一展長才。於是他問孔子:「有塊美玉在這裡,您認為應該找個木匣子把它收藏起來,還是求個好價錢賣了呢?」孔子一聽就明白子貢話中所指,便回答:「賣了吧!賣了吧!我是在等有人出高價呢!」這段師生對答中,是把懷才不遇的孔子比喻成美玉,把期待中的賢能君主比喻成識貨的好商人。孔子為了尋找願意出高價的人,花費了十三年周遊列國,直到六十八歲那年才放棄希望,返回故鄉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