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十分之三,表示一部分的意思。《紅樓夢》第四六回:「鴛鴦聽了,心中已猜著三分,不覺紅了臉。」
2.分裂為三。《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版,墨跡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張懷瓘《書斷.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筆力遒勁。後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精到生動。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六.晉唐小楷真蹟》:「韓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為右軍真跡。絹素稍黯,字亦慘淡。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虛也。」
見面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見面即有情意,凡事會留個轉圜的餘地。如:「俗語說:『見面三分情』,你也留個情面給人家!」
三分損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理論。按振動體的長度來進行的律學計算方法,也是中國古代生律的方法,與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所用的「定律法」和阿拉伯人所用的「量音學」,在數理上是相通的,近現代統稱為「五度相生法」。三分損益法是根據一標準音的管長或弦長,推算其餘一系列音律的管長或弦長時,依照一定的長度比例,包含「三分損一」和「三分益一」,三分損一是將原有長度作三等分而減去一分生得的長度,三分益一是將原有長度作三等分而增添其一分生得的長度,兩種方法交替運用、連續運用,各音律因此輾轉相生。中國史書上最早記載見於《管子地員篇》和《呂氏春秋.季夏記.音律篇》。
《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
  三分損益法是中國古代最早制定的科學產生音律的方法。以黃鐘律做為標準音高,運用三分損益法在一個八度內連續產生十一律,使每相鄰的兩律之間都成半音,稱為十二律。據〔呂氏春秋.季夏紀.音律〕記載:「黃鐘生林鐘,林鍾生太蔟,太蔟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蕤賓生大呂,人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射生仲呂。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黃鐘、大呂、太蔟、夾鐘、姑洗、仲呂、蕤賓為上;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為下。」意謂以黃鐘為基音,凡增益三分之一為上生,損去三分之一為下生。如黃鐘之管九寸,每寸九分,全長八十一分,為正音,三分損一生林鐘。林鐘五十四分為正...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上三分鐘的精彩表演,是臺下十年苦練所換來的結果。例: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佢兜辛苦了恁多年,就係為著今晡日个表演。(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他們辛苦了這麼多年,就為了今天的表演。)
柏拉圖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定義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心性及社會組織的三分說:柏拉圖的思想,建立在他的心理學中心性三分說的基礎上。他認為心性有分上中下三個層次,屬於下層的是慾望,此層部分與人身之肚子(腹部)相同,餓了想吃,渴了想喝。較上層的第二部分是意性的部分,類似人身之胸部,是情得發動所,最上層的部分則是理性部分,猶如人身之頭部,是睿智、思考、判斷的所在。 定義這三部分顯示出來的具體行為,在慾望上就是進行各種欲求,在情性上就出現各種意志的行為,...
逢人只說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別人說話要預先留下心眼。《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你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話到嘴邊留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是勸人說話前要多考慮,保留一下,不要口無遮欄。後則比喻說話有所保留。例:佢總係話到嘴邊留三分﹝又讀voi53 do11 zhoi11 bien53 liu55 sam53 fun53 海﹞,毋多講自家个事情。(他總是話到嘴邊留三分,不多說自己的事。)
三分鼎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三方勢力均等、共存的局面。參見「鼎足而立」條。《魏書.卷九五.匈奴劉聰等傳.序》:「論土不出江漢,語地僅接褒斜,而謂握皇符,秉帝籍,三分鼎立,比蹤王者。」
中等教育三分制(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等教育三分制是英國戰後持續至一九六○年代中期的中等學校的主要型態,即文法中學、現代中學及技術中學三種學校,均係依據[一九四四年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1944)設置,而當時的小學畢業生則依據其參加「十一歲考試」(ll+exam.)的成績,來決定其進入哪種類型學校。文法中學主要係提供學術課程,學生以繼續升大學為目標;現代中學則提供普通教育至十六歲義務教育期滿為止;技術中學雖然也提供學術課程,但較強調技術科目。
  此種三分制的中等學校制度,在一九六○年代中期由於被批評具有過早分化以及機會不均等的缺點,放在工黨政府鼓吹並頒布種種規定及通過法案等強制措施下,進行了改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