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聊     
瀏覽人次:204 收藏人次:0
1.不怕、不懼。《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2.暫不、且不。三國魏.徐幹〈室思〉詩:「不聊憂餐食,慊慊常饑空。」
3.無聊、不快樂。《新唐書.卷一○二.令狐德棻傳》:「世隆內負罪,居不聊。」
不聊     
瀏覽人次:20420 收藏人次:1076626
人民無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文明小史》第九回:「不料是日正值本府設局開捐,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也作「人不聊生」。
不聊     
瀏覽人次:403 收藏人次:0
形容受盡痛苦折磨,無法生存下去。《漢書.卷六四下.嚴安傳》:「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
不聊     
瀏覽人次:390 收藏人次:0
比喻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民疲士苦,人不聊生。」《元史.卷二.定宗本紀》:「是歲大旱,河水盡涸,野草自焚,牛馬十死八九,人不聊生。」也作「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31399 收藏人次:10164573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19141 收藏人次:6101647
1.藉、依賴。如:「民不聊生」。《文選.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48033 收藏人次:2476434
據《戰國策.魏策二》載,戰國時代,各國彼此互相攻伐,往往造成國勢衰弱,民不聊生。有些國家為了避免長年戰爭,便和其他國家簽訂友好條約,互相結為同盟,不再互相攻打。為了表示自己絕對會信守諾言,還會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對方國家作為人質。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太子便被送往趙國作人質,魏王還派大臣龐葱隨行。龐葱知道朝廷之中經常有謠言中傷自己,這次前往趙國也不知道何時才會回來,他害怕魏王會聽信這些謠言,就在臨行之前去找魏王,說道:「大王,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告訴大王,大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不會相信。」龐葱又問:「如果有第二個人說大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那我就會半...
戰戰兢兢     
瀏覽人次:33711 收藏人次:2703748
「戰戰兢兢」是戒慎恐懼的樣子,可見於《詩經.小雅.小旻》。這首詩在感嘆君王任用小人、聽信小人的錯誤政策,使得國家災難頻傳,民不聊生。身為知識分子的詩人相當憂心,卻無法盡一己之力改變國家衰敗的命運。詩人最後感嘆說:「大家都知道,空手與老虎搏鬥、無舟渡河是件危險的事,但卻不知道小人當道更是危險。必須要特別小心,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樣。」「戰戰」是害怕、發抖之意,「戰」通「顫」。「兢兢」,則是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兢兢」就是指害怕顫抖,小心翼翼,生怕有所疏失。另外,在《詩經.小雅.小宛》中亦見此語。〈小宛〉一詩是表述在亂世之中,雖然為人恭良,但其處境就像人站在樹上一樣,並不安全,所以行...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26448 收藏人次:225847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說:「蕭王把他的赤誠之心都推移到人家的肚子裡...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21351 收藏人次:1321075
生靈,人民、百姓。「生靈塗炭」指人民生活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語出《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
△「民不聊生」、「民墜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