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見識面     
瀏覽人次:102 收藏人次:0
沒有見識或見識淺薄。《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這死不見識面的貨!他一個撫院衙門裡住著的人,他沒有見過板鴨和肉!」也作「不見世面」。
    
瀏覽人次:31822 收藏人次:10438547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23775 收藏人次:671698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拜會、訪問。如:「拜見」。
會面。如:「接見」、「見客」。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轉舵」、「見光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是自己。如「請勿見怪」表示「請不要怪罪我」、「敬請見諒」表示「請原諒我」。
顯露、顯出。通「現」。如:「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21906 收藏人次:411496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11180 收藏人次:4251962
臉部。如:「顏面」、「面貌」、「面容」、「笑容滿面」。
身分、地位。如:「面子」、「情面」。
外在的風采、情況。如:「門面」、「體面」、「場面」、「局面」、「世面」。
物體的外表或上方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封面」、「表面」。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向著、對著。如:「面壁思過」、「背山面水」。
當面。如:「面談」、「耳提面命」、「面授機宜」。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量詞:A>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三面牆」、「一面國旗」、「兩面鏡子」。B>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見識     
瀏覽人次:7531 收藏人次:143258
1.接觸事物、增廣見聞。《紅樓夢》第二九回:「倒要將哥兒的這玉請了下來,托出去給那些遠來的道友並徒子徒孫們見識見識。」《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賈家三兄弟也要同去見識見識。」
2.經驗、知識。《三國演義》第一七回:「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見識,大是不同,將來名位不在你我之下。」
3.計謀、手段。《西遊記》第三五回:「那魔不知是個見識,只道是句老實言語。」
不見     
瀏覽人次:1109 收藏人次:720061
1.沒看見。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紅樓夢》第六三回:「寶玉先飲了半杯,瞅人不見,遞與芳官,端起來便一揚脖。」
2.消失。如:「彩虹不見了!」
3.不願見面。如:「像他那種不守信用的人,我不見!」
識面     
瀏覽人次:128 收藏人次:0
認識、見面。《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原來孔融與太史慈,雖未識面,卻曉得他是個英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元普道:『老夫與賢母子在何處識面?實有遺忘,伏乞詳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