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兄友弟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兄弟間感情和睦,能相互友愛尊敬。《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孤本元明雜劇.靈芝慶壽.第一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兄友弟恭,夫義妻賢,中外和樂,以致禎祥屢現,百福咸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相好、親愛。[例]兄友弟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態度敬慎、謙和有禮。如:「恭敬」、「恭讀」、「恭順」、「恭迎大駕」。
祝賀。如:「恭喜」、「恭賀」。
大小便。如:「出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出生的同胞男子。如:「兄弟」、「胞弟」。
親戚中年紀比自己小的同輩男子。如:「表弟」、「堂弟」。
稱比自己年紀小的同輩朋友。如:「賢弟」、「仁弟」。
門徒、學生。如:「弟子」、「徒弟」。
對同輩朋友的自稱。如:「愚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哥哥。如:「兄長」、「兄弟」、「長兄如父」。
對同輩的敬稱。如:「仁兄」、「老兄」、「兄臺」、「硯兄」。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仁不讓」是指面臨仁義之事而不謙讓。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大意是說:遇到有關仁義的事,就要趕快去做,即使面對自己的老師,也不必謙讓。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所以「當仁」的事情,當然「不必謙讓」,反而要爭先去做。後來「當仁不讓」演變為成語,用來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倫常,所以孔子說:「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因此為了維繫「仁」的標準,君子是可以犧牲性命的。孟子把孔子的「仁」用「義」來解釋,「義」就是公益,往往和個人私利是衝突的。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當「義」和「利」不可兼得的時候,為...
父慈子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親慈愛,兒女孝順。[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模範家庭的最佳寫照。
長幼有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從年齡大小,恪守本分,禮讓和諧而井然有序。如:「大家庭若能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即能和諧相處。」
當仁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所以「當仁」的事情,當然「不必謙讓」,反而要爭先去做。後來「當仁不讓」演變為成語,用來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