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別駕     
瀏覽人次:739 收藏人次:138859
職官名。漢制,為州刺史的佐官,因隨刺史巡行視察時另乘車駕,故稱為「別駕」。隋、唐曾改稱為「長史」。後又復原名。
    
瀏覽人次:18111 收藏人次:2467440
分離、離開。如:「告別」、「暫別」、「永別」、「臨別依依」、「久別重逢」。
分辨、區分。如:「辨別」、「判別」、「識別」、「分門別類」。
類。如:「性別」、「國別」、「派別」、「職業別」。
另外的。如:「別人」、「別處」、「別號」、「別有洞天」、「別出心裁」、「別開生面」。
不要。如:「別生氣!」、「別理他!」、「別多心!」、「別走好嗎?」
用別針或大頭針等將物體固定。如:「別上一朵胸花。」、「把紀念章別在胸前。」
轉。如:「別過臉去」。
莫非、莫不是。表示揣測的意味。如:「別是我猜錯了?」
別針:一種用來將飾物配掛在物體上的特製彎針。如:「安全別針」。
    
瀏覽人次:12586 收藏人次:3561606
操縱車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如:「駕車」、「駕駛」。
指車子。如:「車駕」。
對他人的敬稱。如:「大駕」、「勞駕」。
騎著。如:「騰雲駕霧」。
管理、控制。如:「駕馭」。
古代對皇帝的尊稱。如:「護駕」、「駕崩」。
循循善誘     
瀏覽人次:43840 收藏人次:1958098
參考詞語︰恂恂善誘注音︰ㄒㄩㄣˊ ㄒㄩㄣˊ ㄕㄢˋ |ㄡˋ漢語拼音︰xún xún shàn yòu釋義︰猶「循循善誘」。見「循循善誘」條。
01.《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趙壹》:「豈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誘之德,同亡國驕惰之志!」
02.唐.白居易〈襄州別駕君事狀〉:「又別駕府君即世,諸子尚幼,未就師學;夫人親執詩書,晝夜教導,恂恂善誘,未嘗以一呵一杖加之。」 參考詞語︰恂恂善導注音︰ㄒㄩㄣˊ ㄒㄩㄣˊ ㄕㄢˋ ㄉㄠˇ漢語拼音︰xún xún shàn dǎo釋義︰猶「循循善誘」。見「循循善誘」條。
01.《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郭太》:「論曰:『……恂恂善導,使士慕成...
    
瀏覽人次:39374 收藏人次:1754428
梵語gāthā的音譯。意譯為頌、諷頌。本為梵語文學的贊歌、詩句。每偈由固定的音節的四句組成,音節的格式種類不一。在中國則用來指佛教修行者的宗教詩。《五燈會元.卷一.五祖弘忍大滿禪師》:「盧自秉燭,請別駕張日用於秀偈之側,寫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31118 收藏人次:1480786
04.《南史.卷七二.文學列傳.檀超》:「蕭惠開為別駕,超便抗禮,……惠開欣然,更為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14531 收藏人次:1198357
圍繞、籠罩。唐.元結〈招陶別駕家陽華作〉詩:「清渠匝庭堂,出門仍灌田。」《鏡花緣》第八八回:「近披香雨,遠匝醲煙。」
盤根錯節     
瀏覽人次:11900 收藏人次:885027
05.清.李漁〈送別駕許公漢昭擢郡司馬序〉:「公具盤根錯節之才,排難解紛之力,臨政有先幾,入手無難事,蓋能臣也。」
仰人鼻息     
瀏覽人次:11200 收藏人次:1292627
孫瓚不能復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太山也。願勿有疑。」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計。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聞而諫曰:「冀州1>雖鄙2>,帶甲百萬3>,穀支十年4>。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 〔注解〕
(1) 冀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兩省,及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之地。
(2) 鄙:偏遠。
(3) 帶甲百萬:指兵力雄厚。帶甲,披甲冑的將士。
(4) 穀支十年:指儲糧豐富。支,支付。〔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
割雞焉用牛刀     
瀏覽人次:11025 收藏人次:473424
參考詞語︰焉用牛刀注音︰|ㄢ ㄩㄥˋ ㄋ|ㄡˊ ㄉㄠ漢語拼音︰yān yòng niú dāo釋義︰即「割雞焉用牛刀」之省略。見「割雞焉用牛刀」條。
01.唐.楊炯〈常州刺史伯父東平楊公墓志銘〉:「是時也,天子仄席求賢,勵精為化。以公屈臨小縣,焉用牛刀?處治中別駕之任,方展其驥足耳。擢拜潁州、幽州二司馬。」 參考詞語︰割雞焉用注音︰ㄍㄜ ㄐ| |ㄢ ㄩㄥˋ漢語拼音︰gē jī yān yòng釋義︰即「割雞焉用牛刀」之省略。見「割雞焉用牛刀」條。
01.明.徐光啟《徐光啟集.卷一.論說策議.器勝策》:「至夫幺髍草竊,潰垣驅掠,風集雨散,則割雞焉用哉!」 參考詞語︰殺雞焉用牛刀注音︰ㄕㄚ 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