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勞動力     
瀏覽人次:263 收藏人次:140889
社會中能夠投入生產工作的人口。
雙重勞動力市場     
瀏覽人次:1302 收藏人次:0
雙重勞動力市場目錄1 概要2 雙重勞動力市場理論的不同論點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概要雙重勞動力市場理論的起源來自於John Stuart Mill和John Maynard Keynes,他們反對Adam Smith關於勞動力市場本質上具有競爭性質的理論,而認為
勞動力需求改變促使科教改變     
瀏覽人次:73 收藏人次:0
  由於工商業的變化,對於工作的人力、知識、技能及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許多過去的工作將不復存在,而新的工作將相繼產生。許多國家由農業社會發展為工業社會,再以極快的速度由工業社會發展為資訊社會的經濟,勞動力因而也不斷的在改變,如女性、移民及外籍的工作人員漸多;工作人員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也不斷的在改變。科學的及技術的知識、技能與態度愈來愈成為許多工作的必備條件。與電腦相關的概念及電腦運作過程的知識已成為多數工作者的必備條件。了解並知曉這類概念及過程的相關知能者,將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有效能的公民必須較過去具備更高程度的科學及科技的知識與技能。具備使用、分析、解讀來自媒體與各種資料...
    
瀏覽人次:17950 收藏人次:2477560
勤苦、辛苦。如:「勤勞」、「辛勞」、「疲勞」、「任勞任怨」、「舟車勞頓」、「不勞而獲」。
請人幫忙的客套話。如:「勞駕」、「偏勞」、「勞煩」、「勞步」、「這事有勞你多費神了。」
事功、功績。如:「功勞」、「勞績」、「汗馬之勞」。
勞動者。如:「勞工」、「勞基法」、「勞資糾紛」。
慰勉。如:「慰勞」、「勞軍」。
    
瀏覽人次:11945 收藏人次:353679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10589 收藏人次:13485638
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風力」、「浮力」、「說服力」、「吸引力」、「生產力」、「勞動力」。
動力     
瀏覽人次:1851 收藏人次:164478
1.使機械運動、作功的作用力,如人力、風力、水力、熱力、原子能均為動力來源。
2.比喻使事業前進和發展的推動力。如:「親人的鼓勵,是他事業成功的最佳動力。」
勞動     
瀏覽人次:1818 收藏人次:0
1.活動身體。《莊子.讓王》:「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息。」
2.精神或肉體利用自然資源生產維生物資,或為換取利益,提供服務、創造價值而活動。如:「每天人們勞動來賺取生活所需。」
3.擾亂。三國魏.鍾會〈移蜀將吏士民檄〉:「勞動我邊境,侵擾我氐羌。」
4.勞累、煩勞。三國魏.曹植〈上疏陳審舉之義〉:「何事勞動鑾駕,暴露于邊境哉。 」
感謝他人為自己做事的客套話。《紅樓夢》第四二回:「賈母笑道:『勞動了。珍兒讓出去,好生看茶。』」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138397 收藏人次:3901751
一、 前言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由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組織激勵(motivation)時應用最廣泛的理論。二、理論內容個人是一個統一的、有組織的個體,個人的絕大多數慾望和衝動是相互關聯的。驅使人類的是若干始終不變的、遺傳的、本能的需要,這些需要不僅僅是生理的,還有心理的,他們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東西,文化不能扼殺它們,只能抑制它們。人類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由低級的需要開始,逐級向上發展到高級層次的需要。 當一組需要得到滿足時,這組需要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基本需要的特性定義為:...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3934 收藏人次:358505
應用社會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和了解教育現象及問題的一個社會學專門領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