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3.75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卓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超的見解。宋.李綱〈海康與許崧老書〉:「卓見洽聞,發明難言之意多矣!」也作「卓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拜會、訪問。如:「拜見」。
會面。如:「接見」、「見客」。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轉舵」、「見光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是自己。如「請勿見怪」表示「請不要怪罪我」、「敬請見諒」表示「請原諒我」。
顯露、顯出。通「現」。如:「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超獨特。如:「卓越」、「卓見」。
明哲保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反義:同流合汙,隨波逐流辨似: 明,音ㄇ|ㄥˊ,明智,通曉事理。不可寫作「名」。 「明哲保身」及「獨善其身」都有保全自己的意思。 「明哲保身」側重於「保身」,不使自己涉入危險的處境;「獨善其身」則側重於只顧自己好而不管他人。 明哲保身 獨善其身 辨似例句 ○ ㄨ 事情發生後,大家才對他先知卓見、~的智慧佩服不已。 ㄨ ○ 原本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人,現在竟然只求~,這簡直令人無法置信。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鑿附會」係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 「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琊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庸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任官、授職。晉.李密〈陳情表〉:「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三國演義》第四回:「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
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鏡花緣》第五二回:「如此議論,才見讀書人自有卓見,真是家學淵源,妹子甘拜下風。」
美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容貌漂亮、俏麗。《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三國演義》第八回:「卓見貂蟬顏色美麗,便問:『此女何人?』」
拙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卓見
淺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卓見、遠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