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和景     
瀏覽人次:124 收藏人次:0
春天的景色。南朝宋.鮑照〈請假啟〉:「嘆息和景,掩淚春風。」
和景     
瀏覽人次:6117 收藏人次:209224
春氣和煦,景物明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明.汪錂《春蕪記》第二齣:「小生許久不與他會面。喜今日春和景明,晝閒無事,不免去看他一遭。」
    
瀏覽人次:80442 收藏人次:12550617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瀏覽人次:14127 收藏人次:5308376
1.太陽光。[例]浮景、春和景
心曠神怡     
瀏覽人次:40032 收藏人次:3184484
,他倆是同榜進士,滕子京邀范仲淹寫篇文章記事,范仲淹於是寫了〈岳陽樓記〉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寫的就是在春風和暖,陽光明亮的時候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景色。「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此時登上岳陽樓,覺得心胸開闊,豁然開朗,精神十分愉快,所有一切榮辱得失都會忘得一乾二淨。端起酒杯,在陽光的照耀與清風的吹拂下,舉杯暢飲,這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心曠神怡」這句成語就用來指心情開朗,精神愉悅。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27702 收藏人次:277419
01.元.耶律楚材〈和景賢〉詩一○首之一:「節操鵷雛捐鼠餌,風神野鶴立雞群。」
空穴來風     
瀏覽人次:23260 收藏人次:2315799
宋玉和景差是戰國時楚國的辭賦家,有一次他倆陪侍楚頃襄王遊蘭臺,當時正好有一陣風吹來,楚頃襄王就敞開衣襟,迎著涼風,讚嘆說:「這陣風真使人爽快極了!是我和百姓所共享的吧?」宋玉聽了卻不以為然,因為楚頃襄王一向驕奢無道、耽於逸樂,而且聽信讒言,放逐屈原,激起宋玉內心的不平,於是就借著「風」諷刺楚頃襄王說:「這是大王獨有的風啊,百姓哪能共享呢?」楚頃襄王說:「風是自然的產物,不分貴賤都可以接受風的吹拂,怎能是我的風呢?」宋玉回答說:「我聽老師說過:枳樹的枝椏彎曲,就會招鳥兒在上面築巢;有了空的洞穴,自然就會把風招來。風所依託的環境不同,氣概自然就有所不同。這個高臺處於王宮清幽之地,所吹來的風當然清爽...
沾沾自喜     
瀏覽人次:16279 收藏人次:1852821
據《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竇嬰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的堂侄,他喜歡結交四方賢人,在漢景帝初年時擔任詹事的官。有一天,他陪著景帝和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喝酒,景帝酒喝多了,糊裡糊塗地說:「如果我死了,就把王位讓給我弟弟繼承。」竇嬰認為漢朝的制度是傳子不傳弟,於是表示反對,因此,觸怒了竇太后,把他除籍,不准他朝見。後來,吳王濞和楚王戊起兵造反,時局很危急,景帝在宗室以及諸竇姓外戚中找不到能用的人,只好請竇嬰出來當大將軍,把吳、楚亂事敉平。之後竇嬰受到重用,被封為魏其侯。後來竇嬰當了太子栗的老師,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廢,竇嬰雖然極力諫爭,但不被採納,於是就稱病辭官。許多賓客辯士遊說他,他就是不出...
波瀾     
瀏覽人次:13613 收藏人次:546896
1.波浪、波濤。《文選.劉楨.雜詩》:「安得肅肅羽,從爾浮波瀾。」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9706 收藏人次:669531
〉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遠流傳後世嗎?」由此可以看出,桓溫認為要讓美名流芳後世,是不容易;但是如果能讓臭名傳於後世,也應算是值得自豪的事了。這當然只是桓溫自以為是的看法。後來「遺臭萬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惡名永傳後世,為人所唾棄。出現「遺臭萬年」的書證如《宋史.卷四二二.林勳等列傳》:「論曰:『若乃程珌之竊取富貴,梁成大、李知孝甘為史彌遠鷹犬,遺臭萬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