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0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問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審問。《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王彥章出陣打話道:『咱是梁將王彥章,今統大軍要取鄆州而後朝食,陣前將軍有通身是膽的,請出問話。』」《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大老爺吩咐,把他鐐銬去了,跟我到客廳上去問話。」
開放式的問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由的問話方式,能使對方自由發揮的說許多事,而不暗示他如何回答,且不使回答拘泥在「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的閉鎖式的問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心中的疑難請求別人回答。如:「問答」、「請問」、「問路」、「發問」。
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訪問」、「問候」、「問訊」。
審訊。如:「審問」、「問案」。
責備。如:「責問」、「興師問罪」。
干涉。如:「不聞不問」、「我的事請你不要過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如:「說話」、「傳話」、「正經話」、「話中有話」。
談論、敘說。如:「話別」、「話舊」、「閒話家常」。
話梅:用梅子醃製的一種乾而味酸帶鹹的零食。或稱為「酸梅」。
七上八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指趙州從諗禪師在接引學人時的公案。他對於這個公案,有兩種答法,一說「有」,一說「無」。主要是適應問話者的根性而有不同的答案,期使提問的人不落於知見。(二) ※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傅欽之1>作中丞,言鄭仲馮。一日,貢父2>逢之,曰:「小姪何過,致起臺章3>?」欽之慚云:「也只三平二滿4>文字。」貢父熟視5>笑曰:「七上八下人才。」 〔注解〕 (1) 傅欽之:傅堯俞(西元1024∼1091),北宋鄆州人,字欽之,傅立子。仁宗慶曆二年進士。嘉祐末為監察御史。熙寧時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權鹽鐵副使,出為河北轉運使,改知江寧府,徙知許州、河陽、徐州。哲宗嗣立,召除秘書少監兼侍講,累遷吏部尚...
疾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明.沈鯨《雙珠記》第一三齣:「我那時疾言厲色,雖辱罵了他一場,恨藏奸賣俏,真是個人中獸。」《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那梅大老爺的臉色,已經平和了許多;就是問話的聲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厲色了。」
針鋒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鋒相對」現在多用於指互相對立抗衡的狀況,與典源「針鋒相投」意義相反。《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臺山德韶國師》記載,德韶國師在開釋弟子時說道:「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相,事無不通,理無不備。」意思是說:問話與回答同樣犀利尖銳,但彼此間又能相互投合,沒有絲毫的歧異、不一致,其中備載一切事理,投射於任何事物均無不通。至於將「投」改作「對」,如清代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他那聰明正合張金鳳針鋒相對。」則與原有的相投義相反,表示相互對立,不相上下。
支吾其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含混牽強的言語,搪塞應付他人。[例]在回答法官問話時,他支吾其詞,難怪會引人懷疑。
烏煙瘴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事或環境黑暗混亂。《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何況問話的又正是海馬周三、烏煙瘴氣這班人,他那性格兒怎生瞥得住?」
歇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睡覺。《水滸傳》第二八回:「到晚,又是許多下飯,又請武松洗浴了,乘涼歇息。」《紅樓夢》第一回:「至晚間,正待歇息之時,忽聽一片聲打的門響,許多人亂嚷,說本府太爺的差人來傳人問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