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37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失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舉止不莊重。《禮記.表記》:「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2.走路不小心而摔倒。《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九.誤掇惡名》:「楊篆員外,乾符中佐永寧劉丞相淮南幕,因遊江失足墜水。」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一.碧碧》:「少年遑遽,極力擠之,孫猝不及防,失足墜岩下。」也作「失腳」。
3.因不慎而墮落、失節或誤入歧途。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三齣:「少逢漂泊,偶爾失足于風塵。」《花月痕》第二五回:「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
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旦犯錯墮落,便遺憾終身。《隋唐演義》第六五回:「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古人說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我也明知道對不住人,但是叫我也無法補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體下肢的總稱。亦專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稱為「腳」。《說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如:「舉足」、「失足跌跤」。唐.韓愈〈山石〉詩:「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沒有掌握住、控制好。[例]失手、失足
當頭棒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片時失足,後悔何追?願以為當頭棒喝也可。」
一蹶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義︰踣,跌倒。「踣不復振」猶「一蹶不振」。見「一蹶不振」條。 01.清.陳確〈柳柳州論〉:「子厚失足當時,踣不復振。吾讀其文,論其世,未嘗不深痛之。」
蹉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失足跌倒。比喻失意。《楚辭.王襃.九懷.株昭》:「驥垂兩耳兮,中坂蹉跎。」
精衛填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衛,為古代神話中的鳥,《山海經.北山經》裡描述牠的頭有著漂亮的花紋,嘴是白色的,腳是紅色的,據說為炎帝之女死後魂魄所化成。相傳炎帝有個美麗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很喜歡大海。有一次,她獨自在海邊遊玩,不幸失足跌入海中,再也沒有回來。而在東海西邊的發鳩山上,在女娃死後,卻突然出現一種美麗的小鳥,據說就是女娃的化身,總是「精衛、精衛」地叫著,於是被稱作「精衛」。這種小鳥,不斷地用牠小小的嘴,銜著山裡的小樹枝和小石子,投入東海,一心想把東海填平,以化解心中之恨。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精衛填海」,用來比喻心懷冤憤,立志報仇。然而,東海是如此的深廣,精衛鳥是如此的弱小,所以又可借「精衛填海」來比喻意志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失足跌倒。如:「滑躂」。《玉篇.足部》:「躂,足跌也。」
一落千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聆聽穎師彈奏古琴後,寫下這首〈聽穎師彈琴〉詩,內容表面上描擬琴聲的高低起伏,並且訴說心中的感動,一方面則暗喻宦海的浮沉。其中「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兩句,以攀登高山突然摔落,來形容琴聲由高音驟然下降到很低,比喻為官要小心謹慎,不能大意,否則一失足就會摔下千丈深的谷底。後來「一落千丈」被用來比喻成績、地位、景況、情緒或聲望等急遽下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