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6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崑山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的劇種。參見「崑腔」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地高起的部分。如:「高山」、「青山」、「山峰」、「山丘」、「山岳」、「山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體內中空的部分。如:「體腔」、「口腔」、「胸腔」、「鼻腔」。
曲調。如:「崑腔」、「荒腔走板」。
口音、說話的聲調和語氣。如:「腔調」、「廣東腔」、「裝腔作勢」。
話。如:「幫腔」、「搭腔」、「答腔」、「開黃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崑崙:位於大陸地區西部的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的蔥嶺,沿新疆、西藏東延入青海境內,分成北中南三支,是大陸地區的第一大山脈。
崑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1)位於江蘇省松江縣西北。(2)江蘇省崑山縣西北的馬鞍山,唐天寶中改名為「崑山」。(3)崑崙山的簡稱。參見「崑崙山」條。
崑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劇種。始於元代,最初是江蘇崑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故稱為「崑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崑山腔為基礎,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細緻,擅長抒情,有「水磨調」之稱,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曲,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由於所唱的是曲牌,故稱為「崑曲」;因以江南蘇州崑山一帶的語言演出,故也稱為「崑劇」。
亂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代中葉對當時興起的各種地方戲曲的泛稱,寓有貶意。以多種樂器合奏,紛雜囂亂。劇詞和音樂通俗易解,受眾多人民的喜愛。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五.新城北錄下》:「兩淮鹽務例蓄花、雅兩部以備大戲。雅部即崑山腔;花部即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簧調,統謂之亂彈。」也稱為「花部」。
冷板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明魏良輔革新後崑山腔漫長徐緩的唱腔。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九.戲劇》:「有崑山,校海鹽為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長,延至數息。」也稱為「拍捱冷板」、「冷板」。
崑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劇種。參見「崑腔」條。
海鹽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明時流行於江浙一帶的戲曲腔調。多以文人傳奇為劇目,演出時,以鑼、鼓、拍板伴奏。明嘉靖至萬曆年間,極為盛行,與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並稱為明代四大聲腔。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