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巾幘     
瀏覽人次:314 收藏人次:0
1.頭巾。《北史.卷一二.隋煬帝本紀》:「武官平巾幘,褲褶,三品已上,給瓟槊。」《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幹戴上巾幘,潛步出帳,喚了小童,逕出轅門。」
2.戴上頭巾。唐.蔣防《霍小玉傳》:「其夕,生浣衣沐浴,修飾容儀,喜躍交并,通夕不寐。遲明,巾幘,引鏡自照,惟懼不諧也。」
    
瀏覽人次:5168 收藏人次:1570500
用來包束的布。如:「頭巾」。
擦洗用的布。如:「毛巾」、「浴巾」。
圍在脖子上保暖用的毛織物或絲織物。如:「圍巾」、「絲巾」。
    
瀏覽人次:2902 收藏人次:137941
舞蹈服飾名。包頭用的巾。初為古代平民覆髻之巾;用以覆蓋額頭,不使頭髮下垂。至漢朝(西元前206∼西元220)文帝(西元前180∼西元前157)時,將額頭提高作山形,加幘屋(以巾作房屋狀),並加長耳或短耳,與帽相似。至西漢末年,上下通行,尊卑貴賤皆服。文者長耳,稱謂「介幘」,武者短耳,謂之「平上幘」。官職為尚書令、僕射之幘,稱之為「尚書幘」。未冠童子幘,無屋,施假髮髻者,表示尚未成人。漢朝的幘,是以顏色區分其用途。例如耕者用青幘,官吏春服用青幘,武吏用紅幘亦示威勇。唐(西元618∼西元907)十部樂之「安國樂」、「康國樂」、「疏勒樂」等之樂舞人員之服飾亦有用幘者。宋朝(西元960∼1279)之《...《後漢書.輿服制》、《隋書.卷十一》、《宋史.樂二》、《古今圖書集成》。
定情     
瀏覽人次:578 收藏人次:0
3.訂定婚約。唐.元稹《鶯鶯傳》:「豈期既見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獻之羞,不復明待巾幘。」
遲明     
瀏覽人次:338 收藏人次:0
天將亮的時候。《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於是沛公乃夜引軍從他道還,偃旗幟,遲明,圍宛城三帀。」唐.蔣防《霍小玉傳》:「其夕,生浣衣沐浴,修飾容儀,喜躍交并,通夕不寐。遲明,巾幘,引鏡自照,惟懼不諧也。」也作「遲旦」。
唐裝     
瀏覽人次:277 收藏人次:0
2.中國式的服裝。《宋史.卷四八七.外國傳三.高麗傳》:「男子巾幘如唐裝。」
瓝槊     
瀏覽人次:268 收藏人次:648785
武器名。一種矛。《隋書.卷三.煬帝紀》:「始備輦路及五時副車。……,武官平巾幘,褲褶,三品已上給瓟槊。」
豈期     
瀏覽人次:185 收藏人次:0
那裡想得到。唐.元稹《鶯鶯傳》:「豈期既見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獻之羞,不復明侍巾幘。」
梳裹     
瀏覽人次:140 收藏人次:0
把頭髮梳理好,用巾幘包裹起來。泛指妝束打扮。宋.柳永〈定風波.自春來〉詞:「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董西廂》卷三:「絕早侵晨,早與他忙梳裹。」
油絡     
瀏覽人次:105 收藏人次:0
車上所垂的絲繩。《隋書.卷三.煬帝紀上》:「三公親王加油絡,武官平巾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