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養成學生道德意識、道德判斷和道德實踐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為教育的主要內容。
〔教育論:智育、德育及體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論〕一書係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的教育名著。該書由四篇論文集合而成,分別發表於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九年之間。該書正式出版時間則為一八六一年。全書中最引起世人關注與討論的一篇論文即〔什麼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斯氏本諸生物學說之立場,認為人類追求完滿生活(the complete living),為人類至高無上之追求,而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借助於科學知識,否則難以實現。斯氏以為當時教育之內容,過分偏重人文知識,尤以古典語文為甚。此等知識僅能視之為傳統性、裝飾性的知識,其實用於生存問題之解決,則價值甚低。蓋因其並沒有涉及與自我生存直接...
德育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育原理指的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則;其中包括三個主要概念:道德、教育、原理。
  道德是德育原理的中心概念,一般對道德的研究,稱為道德學、道德哲學、倫理學、倫理學原理等。這些概念側重於道德原理原則的分析批判與建立,亦即較屬於道德理論建構的層次。此外,各種社會情境中的道德實踐也是討論道德時另一個重要的面向。上述這些概念不等於德育原理,確是研究德育原理的必要內容。因為,不先釐清道德問題的重要面向,遑論研究道德教育。
  教育的概念點出了德育原理的積極面;教育是價值導向的活動,是積極求好的過程。因此德育原理除了探討道德問題之外,還希望透過教育來培養高尚品格情操,形成善良風俗。所...
德育的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育的規準是指施行道德教育時所應依據或至少不違背的準則。釐清這些規準,需先釐清德育的上位概念「道德與教育」的規準。
  道德的規準隨著不同的哲學立場而有不同。目的論者以某種自然傾向來界定道德,如快樂主義講快樂、功利主義講最大多數人的快樂(功利原則)、霍布斯(T. Hobbes)講生存、休姆(D. Hume)講道德感。義務論者如康德(I. Kant)則認為道德不為其他目的,而是為道德而道德,是一種義務;具體言之,道德乃依定言令式而行,需具有普遍性,以人為目的而不只是工具,並符合自律原則。此外,杜威(John Dewey)以實用主義界定道德。孟子認為道德即人之良知良能,是人之異於禽獸...
德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育在大陸地區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概括名辭;指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影響,使受教育者在培育、薰陶、感染下形成一定的思想觀點和道德行為規範。
  大陸德育由三個部分組成:
  1.政治教育:指政治方向和政治態度的教育,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
  2.思想教育:指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如為人民服務的教育,集體主義的教育,艱苦奮鬥的教育等。
  3.品德教育:指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教育,如社會主義的五愛教育,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行為品質和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等。
  上述三個方...
  中共中央曾在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出〔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的文件,首先指出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培養「四育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堅持學校的社會主義性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然後指示各地要重視中小學德育工作,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此文件並提出了下列要求:
  1.中小學德育工作必須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必須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需要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新格局。
  2.要進一步明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必須堅持以馬克斯主義為指導,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小學德育綱要〕(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學德育綱要〕是大陸地區對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一九八八年七月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制訂頒發。綱要共分六個部分:培養目標,教育內容和基本要求,教育途徑,教育原則,學生品德評定,綱要實施。
  培養目標是:「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學生初步其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礎。」
  教育內容是:「熱愛祖國的教育;熱愛中國共產黨的...
德育方法(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育方法是指為完成德育任務所採用的方式與手段。就中共觀點而言,不同社會和階級的德育,雖因其目標、任務與內容不同,所採用的方法也有所差異,但仍有其歷史聯繫與可以批判繼承的一面。因此,大陸中小學德育的一般方法有說服法、情感陶冶法。實際鍛練法、榜樣示範法、修養指導法與思想品德評價法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德育內容的更新,德育方法將在德育實踐中不斷創新。在德育實施時也要注意某種方法不能孤立存在,各種方法必須相互補充與配合靈活地加以運用,形成德育過程中的方法體系。
德育教材(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育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德育教學活動的材料,德育教學的主要媒體。在大陸地區開設的小學德育課程為思想品德課,中學為思想政治課,教材依據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編寫。
  一九四九年後大陸地區第一套小學德育教材為〔新編高級小學政治課本〕共兩冊,每冊十八課。文化大革命期間,德育教材由各省自編。一九七七年九月教育部組織編寫了四冊小學政治課本供四、五年級使用,共八個單元、四十九課。一九八六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一九八七年委託有關省市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別編寫了六套全日制六年制小學品德課本和二套五年制小學品德課本,一九八八年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
德育原則(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育原則在大陸地區是學校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原則。主要的德育原則有:
  1.共產主義方向性原則:教育者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把無產階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教育者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通過學習、勞動、工作和日常生活,把各種教育活動同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聯繫起來進行。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進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範的教育與學生參加社會生活的實際鍛練結合,使他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做到言行一致。
  3.正面教育原則: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說服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