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死亡之舞     
瀏覽人次:378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每一種文化都有其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人類不可避免的死亡命運。歐洲藝術對死亡之表達是從人的角度及理解立場來想像及創造的。死亡之舞是夾雜著舞蹈的活力、歡樂和死亡之悲哀與孤獨之感覺。雖然十三世紀的藝術已有許多關於生死的題材,但十四世紀黑死病橫掃歐洲和1336年教宗強調的世界末日審判,更促使許多藝術家用不同方式表現與這有關的題材。十四世紀,法國及德國南部的藝術家及詩人創作了很多稱為「死亡之舞」的作品,一直到十六世紀仍然有人創作,到巴洛克時期才漸少,但二十世紀它又再度引起藝術家的興趣。死亡之舞的最早資料是一卷十五世紀仿十四世紀的圖文;它以獨白方式表現死神與垂死者之對話。通常死亡之舞是含有宗教懺悔...
    
瀏覽人次:33438 收藏人次:253258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14068 收藏人次:5241466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11214 收藏人次:2420937
生命的結束。如:「死亡」、「視死如歸」、「死於非命」、「人死不能復生」。
形容至極的狀態。如:「痛死了!」、「醜死了!」、「氣死我了!」
不靈活的、固執不變通的。如:「死板」、「死腦筋」、「死方法」、「死規矩」、「死心眼」。
失去作用的,不能活動的。如:「死棋」、「死會」、「死殘」。
堅決的。如:「死守」、「死等」、「死戰」、「死不認帳」。
不通的。如:「死巷」、「死胡同」。
牢固、固定。如:「這椅子是釘死的。」
靜止不動的。如:「死水」。
罵人的話,有時可表示親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頭」、「死傢伙」。
    
瀏覽人次:8783 收藏人次:867434
死。如:「死亡」、「傷亡」、「陣亡」、「家破人亡」。
死去的。如:「亡父」、「亡兄」、「未亡人」。
逃。如:「逃亡」、「流亡」、「亡命之徒」。
丟掉。如:「亡羊補牢」、「歧路亡羊」。
消滅。如:「滅亡」、「亡國」、「脣亡齒寒」。
死亡     
瀏覽人次:2697 收藏人次:252270
喪失生命。《淮南子.泰族》:「君子雖死亡,其名不滅。」《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位。」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