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路與陸路。《文選.左思.蜀都賦》:「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策分兵水陸並進,圍住吳城。」
2.水陸所產的食物。唐.白居易〈秦中吟.輕肥〉:「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三國演義》第八回:「允拜謝歸家,水陸畢陳,於前廳正中設座。」
3.水陸道場的簡稱。參見「水陸道場」條。《水滸傳》第四五回:「小僧已和眾僧,都在水陸堂上,從五更起來誦經,到如今未曾住歇。」《金瓶梅》第七回:「到二十六日,請十二位高僧念經,做水陸燒靈。」
水陸雜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陸所產的各種美味無不具備。形容佳餚豐盛。如:「滿桌水陸雜陳,看了不禁令人食指大動。」
水陸之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珍海味、美食佳餚。唐.白行簡《李娃傳》:「為湯粥,通其暢;次以酥乳潤其臟;旬餘,方薦水陸之饌。」
水陸畢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山珍海味一應陳列出來。形容佳餚豐盛。《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兩個青衣女童,安排酒來,少頃,水陸畢陳。」《水滸後傳》第四○回:「光祿寺排設筵宴,水陸畢陳,笙簧迭奏。」
水陸並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路與陸路同時進攻。《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策分兵水陸並進,圍住吳城。」
水陸道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佛教法會。時間少則七天,多則四十九天,法會期間以誦經、設齋、禮佛、拜懺為主。以使六道眾生脫離苦海。水陸是概括六道眾生的生存環境,故稱為「水陸道場」。《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在墓前建起水陸道場三晝夜,以報大恩。」《紅樓夢》第一○一回:「做四十九天的水陸道場,保佑家口安寧,亡者昇天,生者獲福。」也稱為「水陸法會」、「水陸齋」。
水陸法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陸法會為釋氏設壇誦經,以超度水中、陸上亡魂的一種儀式,也稱「水陸道場」、「水陸齋儀」、「水陸齋」、「悲齋會」等;是一種隆重而盛大之佛事儀則。
  據〔事物紀原.歲時風俗部〕載:「今釋氏教中有水陸齋儀,按其事始出於梁武帝蕭衍;初,帝居法雲殿,一夕夢僧教設水陸齋,覺而求其儀,而世無其說,因自撰集詅次,既成,設之於金山寺,實天監七年也。大抵取救焰口經事云爾。」另〔佛祖統紀〕卷三十三亦有是說。又〔釋門正統四〕載:「又有所謂水陸者,取諸仙致食於流水,鬼致食於淨地之義。亦因武帝夢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普濟群靈,諸功德中最為第一。』帝問沙門,咸無知者,唯誌公勸帝,廣尋經...
廣東水陸師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東水陸師學堂創設於光緒十三年(1887),為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所奏設。此學堂之前身可以上溯至光緒三年(1877),當時粵督劉坤一奏請以粵海關平餘銀十五萬兩發商生息,建館興學,以為儲備洋務人才之用;光緒六年,張樹聲繼任,乃仿福州船政局後學堂規模開始建築學堂,八年竣工,命名為實學館,考選學生五十名,初以教授漢文、英文、算學為主,規定肄業期限為五年。光緒十年張之洞督粵,易名為博學館,學科照舊。至十三年乃改為水陸師學堂,調前天津水師學堂總辦吳仲翔為總辦。
  在學生方面,原擬水師、陸師名額均各為七十名,各館由原博學館考留三十名為內學生,再挑選在營武弁二十名為營學生,又挑選業已讀書能文...
水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佛教壇場的繪畫。通常供佛教舉行水陸道場、宗教儀式時懸掛。內容為菩薩、明王尊者、天后聖母、四海龍王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旱路、陸路。如:「水陸交通」。《墨子.非樂上》:「舟用之水,車用之陸。」